|
|||
相应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应供等觉者 有 偈 篇 第一 诸天相应 第一 苇 品 [一] 瀑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有天神于黎明放其殊胜妙光,偏照祇园,诣世尊处。诣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一面已,彼天神白世尊曰:“友!卿如何度瀑流耶?”[世尊曰]:“友!我不住不求以度瀑流。”“友!卿如何不住不求以度瀑流耶?”[世尊曰]:“友!我住时沈,求时溺。友!我如是不住不求以度瀑流。” 四 “不住与不求度世间执着 涅槃婆罗门久久我见知” 五 彼天神作如是言得大师嘉赏、认证,天神知得大师、认证,敬礼世尊右绕而去。 [二]解脱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 二 时有天神于黎明放其殊胜妙光,偏照祇园。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天神白世尊:“友!卿知众生之解脱4、令解脱、远离耶?”世尊曰:“友!我知众生之解脱,令解脱、远离。”[天神曰:]“友!卿如何知众生之解脱、令解脱、远离耶?” 四 [世尊:] 有喜之灭尽亦尽想与识 受灭皆寂静友我之如是 知众生解脱令解脱远离 [三]引导者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生导死寿短导老无庇获 观死此恐怖赍乐积功德 二 [世尊:] 生导死寿短导老无庇获 观死此恐怖弃欲希寂静 [四]时乃过去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时过日夜移青春弃我等 观死此恐怖赍乐积功德 二 [世尊:] 时过日夜移青春弃我等 观死此恐怖弃欲希寂静 [五]几何断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几断几何弃且更修几何 超越几何结称度瀑流僧 二 [世尊:] 五断与五弃上修五无漏 超越五种结称渡瀑流僧 [六]不眠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而唱偈曰: 他醒几何眠他眠几何醒 染尘依几何依几何得清 二 [世尊:] 他醒于五眠 他眠于五醒 染尘依于五 依五而得清 [七]不了知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而唱偈曰: 因法不了知引入于异教 此人眠不醒今正彼醒时 二 [世尊:] 因以了知法不入于异教 彼等正证知以平行不平 [八]迷乱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而唱偈曰: 以迷于法故引入于异教 深眠彼不醒今正彼醒时 二 [世尊:] 因以不迷法不入于异教 彼等正证知以平行不平 [九]慢之欲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而唱偈曰: 欲慢无调顺不静心无寂 独林住放逸无越死魔岸 二 [世尊:] 去慢心寂静智慧悉解缚 独住不放逸可度死魔岸 [十]住森林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住于森林者寂静清净行 日唯取一食如何悦颜色 二 [世尊:] 不悲过去事未来勿憧憬 若持身现在颜色即朗悦 憧憬于未来悲于过去事 诸愚之为此如割绿苇萎 此酝陀南: 导解脱瀑流时过断几何 不眠不了知迷乱与慢欲 第十谓林住依此有品名 [一一]欢喜园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以“比丘等!”言诸比丘:“世尊!”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世尊如是宣说:“诸比丘!昔有属于三十三天之天神,于欢喜园、为天女群侍随围绕,给与五欲具足,尔时唱此偈曰: 享誉三三天天神之住家 如非见此园不知此快乐 三 诸比丘!如是说已,有天神以偈答彼天神曰. 汝为愚痴者不知如来语 诸行实无常乃是生灭性 生者必有灭寂此正悦乐 [一二]欢喜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面前,而唱偈曰: 有子依子喜牛主依牛喜 人喜依四依 无依即无喜 二 [世尊:] 有子依子悲牛主依牛悲 人悲依于依无依即无悲 [一三]无有如子者 一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而唱偈曰: 可爱莫若子致富莫若牛 光明莫若阳海为最上湖 二 [世尊:] 可爱莫若己致富莫若谷 光明莫若慧雨为最上湖 [一四]刹帝利 一 [天神:] 刹利两足尊四足牡牛胜 妻中贵姓胜子中长子胜 二 [世尊:] 正觉两足尊良骏四足胜 柔顺为贤妻孝顺子最胜 [一五]大林鸣(寂静身) 一 [天神:] 丽日正盛时鸟停不飞动 以鸣于大林恐怖以袭我 二 [世尊:] 丽日正盛时鸟停不飞动 于是大林鸣其乐现于我 [一六]睡眼、懒惰 一 [天神:] 沉睡懒欠呿饱食气塞脸 为是诸人众 圣道不显现 二 [世尊:] 睡眠惰欠呿过食阻塞气 精进以拂此圣道即自清 [一七]难为(龟) 一 [天神:] 无智沙门行难为并难忍 愚者堕障碍于此人最多 若不制伏心几日沙门行 思念之为囚步步当沉溺 二 [世尊:] 如龟以已壳藏头尾手足 比丘摄意念无著无害他 以离于烦恼 谁亦不得贬 [一八]惭 一 [天神:] 谁于此世间有惭止恶者 如鞭影骏马彼悟离非难 二 [世尊:] 有惭制止恶常行正念少 达苦之边际以平行不平 [一九]茅屋 一 [天神:] 卿有茅屋否如何无有巢 如何无继系如何脱系缚 二 [世尊:] 我实无茅屋于我实无巢 我实无继系我实脱系缚 三 [天神:] 何谓汝茅屋何谓汝之巢 何谓汝继系何知汝系缚 四 [世尊:] 汝以母谓屋以妻谓巢窟 言子为继系我云渴爱缚 五 [天神:] 善哉卿无屋善哉无巢窟 善哉无继系善哉卿脱缚 [二十]三弥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温泉精舍。 二 尔时,尊者三弥提,为洗浴身体,黎明即起,来至温泉。温泉洗身已,起身着一衣,站立以待身干。 三 尔时,酗戙咿顝]将晓,以其胜光偏照温泉林,而往诣尊者处,诣已立于空中,以偈告尊者三弥提曰:[天神:] 比丘不享乐精进以行乞 比丘行享乐享乐勿行乞 青春盛壮时勿为徒空费 [尊者:]汝时我不知 为时无隐显 如是之故我行乞不享乐 时之以舍我是即为畏怖 四 尔时,天神降立于地上,言尊者三弥提曰:“比丘!汝具青少年壮,肤美发黑,摒弃人生最盛期之欲乐而出家。比丘!享乐人之五欲!勿舍现实[乐],勿逐时要之物。” 五 “友!我舍现实乐,不逐时要物。友!何以故,世尊宣说“时要之欲乐,不安苦多,于此有大祸。此[圣]法乃现实,非隔时,得言来看,--可导[涅槃],智者应自证知。” 六 “比丘!如何世尊宣说:“时要之欲乐,苦多不安,于此有大祸,此[圣]法是现实,非隔时,得言来看,可导[涅槃],智者应自证知耶?” 七 “友!我乃出家未久,是新[学]人初参者,不能广说此法与律,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今[住]温泉精舍,此义诣问彼世尊,尚请汝如世尊所说受持。” 八 “比丘!彼世尊有大威力,为诸天所围绕、我等不易亲近。比丘!汝若以此义诣问世尊,我等为听法应得亲近。” 九 尊者三弥提答其天神:“友!唯诺。”即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三弥提,敬自世尊曰: 十 “世尊!我为洗浴身体,黎明即起,去至温泉。于温泉洗身已,起身出着一衣,站立以待身干。世尊,尔时有天神、于夜将晓,以其胜光偏照温泉林,来立于空中,以偈语我曰. 比丘不享乐精进以行乞 比丘行享乐享乐勿行乞 青春盛壮时勿为徒空费 十一 世尊!如是言已,我以偈答天神曰: 汝时我不知为时无隐显 如是之故我行乞不享乐 摒舍时之我是即为恐怖 十二 世尊!尔时,天神降立于地上,以此言我曰,“比丘!汝具青少年壮,肤美发黑,勿乐人生最盛期之欲乐而出家。比丘!享乐人之[五]欲!勿舍现实[乐],勿逐时要物。” 十三 世尊!如是言已,我如是言天神曰:“友!我舍现实[乐],不逐时要物。友!我舍时要物,以逐现实[乐]。友!何以故,世尊宣说:“时要之欲乐,不安苦多,于此有大祸。此[圣]法乃现实,不隔时,得言来看,可导[涅槃],智者应自证知。” 十四 世尊!言已!天神如是言我曰:“比丘!如何世尊宣说:“乐欲是时要之物,不安苦多,于此有大祸。此[圣]法是现实、非隔时,得言来看,可导[涅槃],智者应自证知”耶?” 十五 世尊!如是言已,我语天神曰:“友!我出家未久,是新[学]人初参者,不能广说此法与律,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今]住温泉精舍,此义诣问彼世尊,尚请汝如世尊所说受持。” 十六 世尊!如是说已,天神语我曰:“比丘!彼世尊有大威力,为诸天所围绕,我等不易亲近。比丘!汝若以此义诸问世尊,我等为听法应得亲近。”世尊!其天神之语,若为真实,其天神当不远。” 十七 如是言已,天神语尊者三弥提曰:“比丘!问!比丘等!问!我来矣!” 十八 尔时世尊以偈语天神曰: 知名表面者 唯执是显名 不知名真义死魔系缚去 了知名真义 不思语说者 其人不如此依此人无罪 如果汝夜叉知如是人言 十九 “不然!世尊,我不知所略说之意义。善哉!世尊,得请说世尊所略说者令我能得广知其义耶!” 二十 我胜等或劣 人思依此争 此等三种别 若心不动者 其人无胜劣 如果汝夜叉 知如是人言 二一 “不然!世尊,我不知世尊所略说之义。善哉!世尊,得请说世尊所略说者,令我能得广知其义耶!” 二二 拂思勿行慢 断世名色爱 不动绝结缚 无欲之彼者 后世于天界 于所有住处 虽求人天迹 亦无有所得 如果汝夜叉 知如是人言 二三 世尊,我如是知世尊广宣所略说之意义。 于所有世界 依语与心身 勿为恶业行 离欲正念心 无有伴利者 即无受痛苦 此嗢陀南: 欢喜园欢喜 无有如子者 刹利大林鸣 睡眠懒作难 惭与第九屋 十云三弥提 [二一] 第一 依剑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天神:] 如依剑所触犹燃头发时比丘舍欲贪正念于出家 三 [世尊:] 犹如触于剑犹燃头发时 舍身见比丘正念于出家 [二二] 第二 触 一 [天神:] 不触者无触 触故应有触 故无污恶者于触故而触 二 [世尊:] 清净无污恶以污无垢者 其恶返愚人如同于逆风 撒布微细尘 [二三] 第三 缠 縺 一 [天神:] 内外之缠縺人人缠缠縺 奉敬向瞿昙谁离此缠縺 二 [世尊:] 住戒智慧人修心及智慧 热诚慎比丘彼离此缠縺 远离贪与嗔乃至于无明 漏尽阿罗汉解脱此缠縺 消灭名与色障想及色想 无所残余者此总断缠縺 [二四] 第四 制止心 一 [天神:] 心所制止者不行心苦事 若总制止心心脱一切苦 二 [世尊:] 非总制止心非制自制心 正于起恶处应制此之心 [二五] 第五 阿罗汉 一 [天神:] 完了应所为漏尽最后身 阿罗汉比丘犹言如我语 人人语我物应如是言乎 二 [世尊:] 完了应所为漏尽最后身 阿罗汉比丘犹言如我语 人人语我物虽然如是言 世称巧知者唯依惯例称 三 [天神:] 完了应所为漏尽最后身 阿罗汉比丘彼依于我慢 犹言如我语人人语我物 四 [世尊:] 皆舍我慢锁尽除不存在 超谬想贤者犹言如我语 人人语我物此世巧称呼 唯依惯例称 [二六] 第六 光明 一 [天神:] 世有几何光普照此世间 我等问世尊如何可得知 二 [世尊:] 世有四种光此无第五光 于昼太阳光于夜月普照 时有日夜火彼此皆遍照 正觉最胜火此为无上光 [二七] 第七 流 一 [天神:] 流何处不流涡于何处止 名色何处灭无有余残留 二 [世尊:] 地水与火风四大之灭处 由此流不流于此止涡流 于此灭名色无有余残留 [二八] 第八 大富 一 [天神:] 有大富大财领国刹帝利 勿饱于爱欲互为贪嫉妒 此等嫉妒性随有流中流 谁于世无嫉以舍贪渴爱 二 [世尊:] 舍家以出家财子可爱舍 以舍贪与嗔以及离无明 漏尽阿罗汉彼等于此世成为无嫉者 [二九] 第九 四轮 一 [天神:]四轮九门孔 污秽满贪欲乃是不净性大雄从如何有此之出口 二 [世尊:] 以断恶欲贪乃至绳与纲 拔除渴爱根如是有出口 [三十] 第十 靡鹿之缚 一 [天神:] 如靡鹿之缚悠悠而柔顺 食少不贪味犹如狮子象 雄雄之独行不欲于爱欲 我等来请问脱苦应如何 二 [世尊:] 世间有五欲 意示为第六 于此离欲爱如是苦解脱 此嗢陀南: 依剑之所触制止心缠縺 阿罗汉光明流乃至大富 第九于四轮靡鹿缚第十 [三一] 第一 与善人为伴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甚多沙睹罗巴天群、其胜光偏照祇园。于黎明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而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为善不为恶 四 尔时,其他天神,于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依他不能得 而得之智慧 五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悲中无有悲 六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辉耀亲族中 七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人人行善趣 八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亦唱此偈曰: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人人有幸福 九 尔时,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谁之[偈]为善说耶?”[世尊曰:]依汝等各各之善说。然则,亦闻我偈: 唯与善人坐 唯与善人交 知善之正法 当脱一切苦 [三二] 第二 悭贪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甚多沙睹罗巴天神等,其胜光偏照祇园。于黎明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依悭贪放逸 如是不布施 因明知其果 由欲功德者 而行于布施 四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悭贪畏布施 畏彼不施与 悭贪所恐怖 乃是饥与渴 愚人此世后 必然以触此 是故灭悭贪 布施胜垢秽 功德实人人 后世之浅渡 五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善导旷野旅 分与贫困者 灭中有不灭 此为永久法 有人与贫困 或人富不与 施与贫困者 功德计千倍 六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难与而与之 难为而为者 不善人难愦 从善人法难 是故善与恶 后世趣所具 恶人行地狱 善人趣天堂 七 尔时,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谁之偈为善说耶?”[世尊曰:]依汝等各各皆善说,然则,以闻我偈: 虽以拾落穗 为生与养妻 贫困以行施 是行善业法 虽千之供牺 百千之供牺 斯施犹不值 十六分之一 八 尔时,其他之天神,向世尊说此偈曰: 如何丰供牺 不值于正施 千之供牺者 百千之供牺 此牺何不值 十六分之一 九 尔时,世尊以偈语其天神曰: 或人之错误 立施于三业 伤杀又恼施 泪污杀害施 不值于正施 虽此千供牺 百千之供牺 斯施犹不值 十六分之一 [三三] 第三 善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沙睹罗巴天神等,其胜光偏照祇园。黎明往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友善哉布施 悭贪与放逸 如是不行施 由知以明果 欲为功德者 而行于布施 四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善哉贫困施 或人贫亦施 或富不好施 贫困之施与 功德计千倍 五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贫困施善哉 依信施亦善 布施战同谓 如少数善人 以胜于多数 若贫依信施 利他人安乐 六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友善哉布施 贫困施善哉 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精进于如法 以得布施者 以越夜摩界 卫多罗尼川 而往于天界 七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贫困施善哉 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辨别施亦善 辨别之施者 善逝所赞叹 此世值供养 行施有大果 犹善田莳种 八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欢喜偈曰, 善哉行布施 贫困施亦善 依信施亦善 如法施亦善 辨别施亦善 自制于有生 不害有生者 善哉求生活 惧人之责难 以致不为恶 如是赞惧者 责不惧勇者 善人惧责难 以不为恶事 九 尔时,其他之天神,以此向世尊曰:“世尊!谁之偈为善说耶?”[世尊曰:]依汝等各各皆善说,然则,且闻我[欢喜偈:] 依信之布施 被受种种誉 法句施尤胜 其以前之世 过去世善人 有智慧诸人 皆行于涅槃 [三四] 第四 非然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甚多沙睹罗巴天神等,其胜光偏照祇园、于黎明往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人人中爱欲 乃非是常住 于此有爱乐 人人被系缚 于此以放逸 而无作归来 人人死魔领 如是不归来 祸从欲望生 苦恼从欲生 以调伏欲望 是则祸调伏 若已调伏祸 则调伏苦恼 世之诸对象 乃非是爱欲 于贪之思念 此人之爱欲 于世诸对象 依旧犹留存 于此之贤者 乃调伏欲望 离忿及舍慢 超越一切缚 不执著名色 斯人无何物 亦无陷入苦 除念不行慢 于此断名色 乃至于渴爱 断结离烦恼 乃至无欲心 斯人此世后 于人与天界 及一切住处 无须求其迹 四 (尊者摩加拉奢如是问:) 此世及后世 若天与人共 不见解脱人 以敬仰礼拜 拜无上利行 亦赞彼等否 五 (世尊呼摩加拉奢尊者,而予回答:) 比丘若礼拜 如是解脱人 亦应赞彼等 若知法离疑 比丘彼等亦 超越结缚人 [三五] 第五 嫌责天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甚多嫌责天神等,其胜光偏照祇园,于黎明往诣世尊住处,诣已,立于空中。 三 立于空中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非如有自己 异而夸示人 如赌博诈术 其人所受用 皆依于偷盗 以语之所行 勿语虚无为 虽语不为者 贤者以知此 四 [世尊:] 唯语此道迹 只是于听闻 不能随之行 此道迹坚固 贤者依道迹 以修于禅定 解脱魔之缚 贤者知世法 如不云不作 贤者依智慧 而入于涅槃 以度世执着 五 尔时,彼天神等,下来立于地上,头面顶礼世尊足,向世尊言:“世尊!是我等之罪、是我等之过。恰如愚者、迷者不善者,我等想:可如是责难世尊否?愿世尊饶恕我等之罪,为未来不[再]犯。” 六 时,世尊微笑。 七 时,彼天神等,更怒而升空。 八 一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我等以谢罪 而不受饶恕 内蓄恚怒重 其人更结怨 若无有罪过 岂有此过失 怨恚若不静 于此何有善 谁无有罪过 谁无有过失 谁不随失念 谁贤常正念 九 [世尊:] 怜愍诸有情 于如来觉者 无有诸罪过 亦无有过失 失念佛不堕 彼贤常正念 虽然以谢罪 不得受宽恕 内蓄恚怒重 其人更结怨 若我不喜恚 即纳汝罪过 [三六] 第六 信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甚多沙睹罗巴天神等,其胜光偏照祇园,黎明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喝此偈曰: 信仰人之侣 若人不无信 而在于此世 有誉及称赞 死后生天界 四 [天神:] 舍慢离忿恨 超越一切缚 不执名色者 无何所结缚 鲁钝无智慧 人人耽放逸 如护最胜富 贤守不放逸 莫耽于放逸 莫交爱欲乐 禅思不放逸 以达最胜乐 [三七] 第七 会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与诸阿罗汉之五百比丘,共住于释迦族迦毗罗城之大林。十世界之多数诸天,亦为谒见世尊及比丘众而会集。 二 尔时,四净居之诸天如是思念:[今]世尊与诸阿罗汉之五百比丘共住于释迦族迦毗罗城之大林,十世界之多数诸天,为谒见世尊及比丘众而会集。我等亦诣世尊之处。诣已,于世尊前,各唱其偈。 三 如是彼等诸天,恰如有力人之伸屈臂腕,屈伸臂腕,如是没于净居天,现于世尊处。 四 尔时,彼等诸天,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唱偈曰: 林中大集会 天众共会集 见无败僧伽 我等亦来赴 此法之集会 五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于此比丘等 自心静且直 如御执手纲 贤者守诸根 六 尔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割柱碎闩铨 除栅离贪欲 有眼者清净 不污于游行 善调若幼象 七 尔时,其他之天神,唱此偈曰: 谁归命于佛 不堕于恶趣 此人以舍身 应满于天集 [三八] 第八 岩石之破片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摩达屈支之鹿野苑。 二 尔时,世尊之足,为岩石破片所伤。世尊甚感痛楚;身之所受非常强烈,心中颇有不快。世尊以正心正念之忍耐,而不为之所恼。 三 时,世尊将僧伽梨叠为四重,正心正念,两足相叠,以作右胁师子卧。 四 时,七百沙睹罗巴天神等,夜中往诣世尊处,其胜光偏照摩达屈支。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五 立于一面之一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沙门瞿昙实是龙象88。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为依其龙象之性。” 六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沙门瞿昙实是师子,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师子之性。” 七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沙门瞿昙实是良骏。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良骏之性。” 八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沙门瞿昙实是牡牛,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牡牛之性。” 九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沙门瞿昙实是忍耐强牛,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其忍耐强牛之性。” 十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 “沙门瞿昙是调驯,不为所生起之强烈苦痛,不愉之身苦所恼,正心正念得堪忍,是依此调驯之性。” 十一 时,其他之天神,于世尊前,发此欢喜语曰:“善修三昧与见解脱心,不跃上,不沉下,于有行89发而非抑。其行制伏烦恼,如是人中之龙象,人中之师子,人中之良骏,人中之牡牛,人中之忍耐强牛,人中之调驯者,有人若想侵害是人中之调顺者,彼何以非无智耶?” 人于百岁间 学习五吠陀 精修严苦行 婆罗门行人 彼等之心行 乃非正解脱 彼等其性劣 不得达彼岸 渴爱之所囚 禁戒之所缚 百年虽强烈 以修严苦行 彼等之心行 乃非正解脱 彼等其性劣 不得达彼岸 于此不调驯 憍慢与爱欲 不使心静者 不得有寂默 虽独住森林 亦行于放逸 于死魔领域 不得度彼岸 以舍憍慢行 令心善寂静 诸行皆清净 由是得解脱 单独住森林 不行于放逸 渡脱死魔域 可到达彼岸 [三九] 第九 云天公主(其一)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之大重阁讲堂。 二 时,云天之红莲公主,其胜光偏照大林。于黎明往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彼云天之红莲公主,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住毗舍离林 众生之上首 无上正觉者 我云天公主 红莲恭礼奉 有眼者之证 此法我先闻 我今眼当知 善逝牟尼说 不论任何人 以谤此圣法 闲荡之愚人 堕叫唤地狱 长劫受痛苦 不论任何者 寂静与忍辱 近此圣法人 以舍此身时 应满天之集 [四十] 第十 云天公主(其二)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之大林重阁讲堂。 二 时,云天公主小红莲,于黎明时其胜光偏照大林。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于一面之云天公主小红莲,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色鲜之电光 我云天公主 红莲来至此 礼敬佛与法 奉说有益偈 如此之圣法 种种之方法 虽以如何多 于分别而说 只要我有心 略说此意义 即使身口意 而在于此世 不作一切恶 以离于爱欲 于正心正念 不受无利益 之一切苦恼 此嗢陀南: 与善人相处 悭贪与善哉 否则嫌责天 信会岩破片 以及双云天 红莲之公主 [一] 第一 阿罗毗迦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阿罗毗迦2比丘尼清晨,若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入于暗林以求远离。 三 时,恶魔波旬欲令阿罗毗迦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舍远离,而诣阿罗毗迦比丘尼之处,诣已以偈语阿罗毗迦比丘尼曰: 世间无由出 远离欲何为 还味诸欲乐 勿至后成悔 四 时,阿罗毗迦比丘尼作如是思惟:“语此偈是谁?人耶非人耶?” 五 时阿罗毗迦比丘尼作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令我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欲使去远离,而唱偈。” 六 时,阿罗毗迦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世间有出离 依智我自达 放逸恶波旬 汝不知其道 欲乐如剑枪 诸蕴断头台 汝云味欲乐 于我非为乐 七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阿罗毗迦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二] 第二 苏摩 一 舍卫城因缘。时,苏摩比丘尼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二 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为日住7来至暗林。入暗林已,于树下为日住而坐。 三 时,恶魔波旬欲令苏摩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苏摩比丘尼处。诣已,以偈语苏摩比丘尼曰: 圣者所至处 是处甚难至 非女二指智 能待至彼处 四 时,苏摩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是语此偈者,谁耶?人耶非人耶?” 五 时,苏摩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唱此偈。” 六 时,苏摩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心入于寂静 女形复何障 智慧已显现 即见无上法 我若思男女 思此为何物 心感于如是 即应恶魔语 七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苏摩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三] 第三 瞿昙弥 一 舍卫城因缘。时,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二 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为日住以至暗林。至暗林已,于树下为日住而坐。 三 时,恶魔波旬欲令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处。诣已,以偈语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曰: 汝何丧其子 涕泣而独忧 独入坐暗林 为求男子否 四 时,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生如是思惟:“语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五 时,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语此偈。” 六 时,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曰: 丧子日已过 亦无男子想 我不复悲泣 无烦汝顾为 以舍浮世乐 破一切闇冥 及破死魔军 我住尽诸漏 七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吉离舍瞿昙弥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四] 第四 毗阇耶 一 舍卫城因缘。时,毗阇耶比丘尼于舍卫城乞食,食后收钵,为日住而坐于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欲令毗阇耶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毗阇耶比丘尼处,诣已语偈曰: 汝今美年经 我亦是年少 贵女来此处 共受五种乐 三 时,毗阇耶比丘尼作如是思惟:“语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四 时,毗阇耶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乃至……语偈。” 五 时,毗阇耶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曰. 以意乐色声 香味触五法 我悉还与汝 此等非我须 危脆易破碎 对此污秽身 我唯耻厌恶 拔除爱欲根 上色界众生 行无色众生 此众善获得 我悉除迷闇 六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毗阇耶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五] 第五 莲华色 一 舍卫城因缘,时,莲华色比丘尼,清晨入舍卫城乞食……乃至……立于开美华之沙罗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欲令莲华色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莲华色 比丘尼处。 三 诣已,以偈语莲华色比丘尼曰: 上下开美华 来沙罗树下 汝唯一人立 汝美无伦比 愚人之汝心 不惧恶者否 四 时,莲华色比丘尼,生如是思惟:“语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五 时,莲华色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乃至……语偈。” 六 时,莲华色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心恶如汝者 百千来于此 不动我一毛 我一不怖汝 [恶魔:] 我于此没形 入汝之腹中 或立汝眉间 汝不得见我 [比丘尼] 我心得自在 善修如意足 解脱诸结缚 我实不怖汝 七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莲华色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六] 第六 遮罗 一 舍卫城因缘。时,遮罗比丘尼清晨入舍卫城乞食……乃至……为日住而坐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诣遮罗比丘尼处。诣已,谓遮罗比丘尼曰:“比丘尼!汝不喜者何?”“友!我不喜生!”“何故不喜生?”“生者乃受用乐欲。”“谁以此教汝?“比丘尼!不喜生!”” 三 [比丘尼] 有生者有死 生即见苦恼 缚杀其他祸 是故不乐生 佛陀施说法 以导超此生 舍离一切苦 我入于真实 上色界众生 往无色众生 是故不知灭 以是为再来 四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遮罗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七] 第七 优波遮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优波遮罗比丘尼清晨入舍卫乞食……乃至……为日住坐于树下。恶魔波旬如是谓优波遮罗比丘尼曰:“比丘尼!汝欲生于何处?” 三 “友!我不欲生于何处!” 四 [恶魔:] 三三炎摩天 或是兜率天 或是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愿心以向此 当得受此乐 五 [比丘尼] 三三炎摩天 或是兜率天 或是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此等爱欲缚 再行魔领域 世间一切燃 世间一切烟 世间悉吐炎 世间悉震动 不震不动处 凡常人不到 非恶魔行处 于此我心乐 六 时,恶魔波旬……乃至……苦恼萎身,隐没其身形。 [八] 第八 尸须波遮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时尸须波遮罗比丘尼,清晨入舍卫城乞食……乃至……为日住坐于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诣尸须波遮罗比丘尼处。诣已,谓尸须波遮罗比丘尼曰:“比丘尼!汝喜谁之教见21?” 三 “友!我不喜任何人之教见!” 四 [恶魔:] 汝依谁圆顶 成如此尼耶 不喜教见者 是如何之愚 五 [比丘尼] 佛外之教见 异见诸缠缚 我不喜此法 正法彼不知 生于释种家 证悟无比人 总服拂恶魔 何处无不破 无执悉解脱 有眼见一切 灭尽一切业 解脱尽诸依 我师彼世尊 其教我欢喜 六 时,恶魔波旬……乃至……隐没其身形。 [九] 第九 世罗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时,世罗比丘妓晨,入舍卫城乞食……乃至……为日住坐于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欲令世罗比丘尼生恐怖……乃至……以偈语世罗比丘尼曰: 谁作此身体 作者于何处 何处生身体 何处身体灭 三 时,世罗比丘尼生如是思惟:“唱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四 时,世罗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唱此偈!” 五 时,世罗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此身非自作 亦非于他作 依于因而生 依于因而灭 犹如诸种子 移植于田园 地味及温味 依二萌芽出 是五蕴四大 及此等六处 依于因而生 因坏即消灭 六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世罗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十] 第十 金刚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时,金刚比丘尼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 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为日住而至暗林。入暗林已,为日住坐于树下。 二 时,恶魔波旬欲令金刚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诣金刚比丘尼处。诣已,以偈谓金刚比丘尼曰: 谁作此众生 作者于何处 何处生众生 何处众生灭 三 时,金刚比丘尼生如是思惟:“唱此偈者是人?非人耶?” 四 时,金刚比丘尼生如是思惟:“此恶魔波旬欲令我生恐怖,毛发竖立,以弃禅定,而唱此偈。” 五 时,金刚比丘尼知是恶魔波旬,以偈答恶魔波旬曰: 汝何言众生 汝行于魔见 此唯聚诸行 众生不可得 犹如诸支集 而起车之名 因于有五蕴 而有众生名 有起是苦恼 停灭且苦恼 苦恼外不生 苦恼外不灭 六 时,恶魔波旬苦恼以:“金刚比丘尼已知我。”萎身隐没其身形。 此嗢陀南: 由阿罗毗迦 苏摩瞿昙弥 与具毗阇耶 莲华色遮罗 至优波遮罗 尸须波遮罗 世罗及金刚 依是成为十 注: 1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大正藏二.二二五c) 2 阿罗毗(Alavi)生之比丘尼。 3 出离(nissarana)者,此指涅槃。 4 道足(pada)导向涅槃足与涅槃之道足。 5 khandhasam adhkutana=khandha tesam adhkutana-gapdika 6 杂阿含经卷四五.二(大正藏二.三二六a) 7 日住者,指日中饭后入禅之谓。 8 二指之智慧者,佛音解释为妇人以二指取线,而予割断。《长老尼偈》之注者解释为:妇女自幼小 即看顾于米,以二指探试米之熟与未熟。 9 杂阿含经卷四五.三(大正藏二.三二六b) 10 杂阿含经卷四五.七(大正藏二.三二七。) 11 八种之世间得达。今则心不为彼等所执,而谓之解脱。 12 杂阿含经卷四五.四(大正藏二.三二六c) 13 supupphitaggam=aggato patthaya sutthu pupphitam 14 此句之前,尚有idhagata tadisika bhaveyyum一句,应将混入其次之《莲华色偈》之第二句。 然注释者许此句,而解释为:“如汝来此之不具知己或友谊,而彼等亦然。”今如可除去 15 依汉译,此作为恶魔之偈。 16 杂阿含经卷四五.八(大正藏二.三二八a) 17 pariklesam=annam pi nanappakaram upaddavam 18 最胜真实之涅槃。 19 杂阿含经卷四五.九(大正藏二.三二八b) 20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O(大正藏二.三二八c) 21 教见pasanda一语,出自pasa系蹄之语。此义即人类心中怀有异学异见之系蹄,指佛教以外之异 见。 22 杂阿含经卷四五.六(大正藏二.三二七b) 23 杂阿含经卷四五.五(大正藏二.三二七a) 第一 梵天品 [一] 第一 劝请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毗罗尼连禅河边之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已成等正觉。 二 时,世尊独坐禅思,而起此思惟。 三 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越思念之领域。深妙唯贤者始知。又,此诸人等乐阿赖耶2,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诸人依于乐阿赖耶,喜阿赖耶,跳跃阿赖耶,而难见此理。此理者,即所谓依缘、缘起是。此理亦难见。此理者,即一切行之止静,一切依之舍离、爱尽、离、灭、涅槃是。我若说法,诸人难了解我所说者,我是应所疲劳而烦扰。 四 又,此以前未曾有闻之偈,世尊显示: 艰难我所证 今此实难说 败于欲嗔者 难得悟此法 逆世之常流 微妙而甚深 微细极难见 贪欲之所污 闇蕴所蔽者 不得见此法 五 世尊作如是思惟,即踌躇不说法。 六 时,梵天沙巷婆提,犹如有力者之伸屈腕,或屈伸腕顷,如是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八 时,梵天沙巷婆提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礼敬,如是白世尊曰: 九 '世尊!请说法!善逝!请说法![世间]有不少众生,为眼尘所蔽。彼等不得闻法而衰退。[世间]应有法之了解者。' 十 梵天沙巷婆提白此言已,更唱此言: 于摩揭陀国 不净法垢秽 依此心思惟 开此甘露门 依无垢之心 今闻悟此法 上立山顶岩 如见周诸众 贤者全眼者 卿起慈悲心 立法城宫楼 以观沉悲惨 生老败诸众 请起立英雄 战立胜利者 无债商队主 请游此世间 请世尊说法 必有知解者 十一 时,世尊知梵天之劝请,对众生起哀怜,以佛眼观世间。 十二 世尊依佛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众人见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十三 犹如于莲池之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沈育于水中。有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出立于水,不为水所湿。如是世尊,依眼观世间,见众生眼有蔽多、蔽少,有利根者、钝根者,有善相者、恶相者,有易教者、难教者,其中或有诸众见来世罪之怖畏而住。 十四 见已,以偈答梵天沙巷婆提: 为于彼等众 开启甘露门 有耳之众人 舍离其他信 梵天我思惑 不说微妙法 十五 时,梵天沙巷婆提,愿我说法,世尊许允,而礼敬世尊,右绕,于此没其身 形。 [二] 第二 恭敬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毗罗林,尼连禅河边,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已成等正觉。 二 尔时,世尊独坐静观,生如是思惟:'无所尊敬、恭敬之生活,是苦恼。我如何尊敬婆罗门而予近住耶?' 三 时,世尊生如是思惟:'为成就未满之戒蕴,应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予近住。但我于天界、魔界、梵天界所含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所含之众中,不见如我成就戒者,以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住。 四~七 为成就未满之定蕴……[乃至]……未满之慧蕴……乃至……未满之解脱蕴……乃至……未满之解脱知见蕴,应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近住。但我于天界、魔界、梵天界所含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所含之众中,不见如我成就解脱知见者,以尊敬其他沙门、婆罗门而近住。 八 我宁可对我所悟之法,尊敬此法而予近住。' 九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心,知世尊心之思惟,犹如男子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顷,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前。 十 时,梵天沙巷婆提,偏袒一肩、含掌礼世尊,如是白世尊曰: 十一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世尊!过去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未来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今之应供、正觉者、世尊亦恭敬、尊重、亲近法而住。' 十二 梵天沙巷婆提说此已。又作此曰: 过去正觉者 未来之诸佛 今之正觉者 灭众生忧恼 悉皆敬正法 而住今亦住 又未来亦住 此诸佛法然 故愿自己利 以望伟大者 忆念佛之教 不无敬正法 [三] 第三 梵天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又有婆罗门女之子梵天,于世尊处出家而无家。 三 时,尊者梵天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进而住、不久此良家之子,当为由家于无家而出家,于现法成就其无上梵行,自知、实证、证入而住。'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尊者梵天,成阿罗汉。 四 时,尊者梵天清晨,着衣持钵,于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户户乞食,近至母家。 五 其时,尊者梵天之母婆罗门女,常以供牲供梵天。 六 时,梵天沙巷婆提生如是思念:'此尊者梵天之母婆罗门女,常以供牲供梵天,我当往警觉。' 七 时,梵天沙巷婆提,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梵天界,现身于尊者梵天之母家。 八 时,梵天沙巷婆提立于空中,对尊者梵天之母婆罗门女唱偈曰: 婆罗门女者 汝常为供食 因此离梵天 婆罗门女者 此非梵天食 不知梵天道 而汝何牢骚 婆罗门女者 汝梵天比丘 已至无依着 以达胜天境 已无所有处 无养之比丘 今乞入汝家 相应于供养 积修达圣道 堪为人天供 除恶无秽污 乞食清威仪 彼亦无前后 寂静绝嗔烟 无闷亦无欲 于弱于强者 无用于暴力 令彼以得汝 第一之供养 无烦恼魔袭 心静无欲污 如调顺象行 戒行善圆满 心解脱比丘 令彼以得汝 第一之供养 婆罗门女者 今汝超瀑流 以见牟尼佛 对彼信不动 相应于供养 以行是功德 未来得安乐 九 婆罗门女今 已超越瀑流 以见于圣者 以持不动信 相应于供养 以行是功德 未来得安乐 [四] 第四 婆迦梵天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又有婆迦梵天,生如是恶见:'此是常,此是恒常。此是常住,此是完全,此是不变之法。何以故,此不衰、不老、不萎、不灭、不生故。由此以上无有其他之出离。' 三 时,世尊知婆迦梵天心中之所念,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祇园、现身于梵天界。 四 婆迦梵天、见世尊从远而来。见已,以此白世尊曰:'友!来!友!善来耶!友!久违!何以来此耶?友!此是常,此是恒常,此是常住,此是完全,此是不变之法。何以故,此是不衰、不老、不萎、不灭、不生故。由此以上无有其他之出离。' 五 如是言已,世尊告此婆迦梵天曰:'婆迦梵天乃被无明所困惑。婆迦梵天乃被无明所困惑。何以故?以无常者言常,以非恒常者言恒常,以非常住者言常住。以非 完全者言完全,以变易之法言不变易之法。以衰、老、萎、灭、生者言不衰、不老、不萎、不灭、不生。由此以上有其他之出离,以言由此以上无有其他之出离故。' 六 [婆迦:] 我等七十二 依于功德业 为世统治者 超越生与老 以生此梵天 是为最后生 我乃通吠陀 是故诸众人 尊崇称赞我 七 [世尊:] 此生寿是短 婆迦思为长 我知梵天寿 百年或亿年 八 [婆迦:] 世尊以为我 是无边见者 云越老死悲 如何以语我 善行古禁戒 我愿欲知此 九 [世尊:] 汝苦于渴古 炎热于烦恼 予水于诸众 此乃汝古之 善行及禁戒 如是我记忆 如眠之醒觉 放救耶尼河 两岸囚众人 令脱捕虏者 此乃汝古之 善根及禁戒 如是我记忆 如眠之醒觉 于恒伽河流 怜愍诸众人 舟被狂龙打 此乃汝古之 善根及禁戒 如是我记忆 如眠之醒觉 古我汝弟子 名呼为劫波 圣智汝认我 此乃汝古之 善根及禁戒 如是我记忆 如眠之觉醒 十 [婆迦:] 汝实知我寿 又亦知其他 佛陀如是在 若实如是在 汝光辉威力 照耀于梵界 [五] 第五 他见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其时,有梵天生如是恶见。'无有可来此之沙门、婆罗门。' 三 时,世尊知彼梵天之所念,犹如力士,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祇园,现身于梵天界。 四 时,世尊趺坐于此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 五 时,尊者大目犍连生如是思惟:'今世尊在何处耶?' 六 大目犍连依超人清净之天眼,见世尊趺坐于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见已,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祇园,现身于梵天界。 七 时,尊者大目犍连,从东方低于世尊在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八 时,尊者大迦叶生如是思惟:'世尊今住何处耶?'尊者大迦叶依超人清净之天眼,见世尊趺坐于梵天头上之虚空,入于火定。见已,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祇园,现身于梵天界。如是尊者大迦叶,从南方低于世尊,于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九 时,尊者大劫宾那,坐如是思惟:'世尊今住何处耶?'尊者大劫宾那……[乃至]……如是尊者大劫宾那,从西方低于世尊,于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十 时,尊者阿那律……[乃至]……如是尊者阿那律从北方低于世尊,于梵天头上之虚空趺坐,入于火定。 十一 时,尊者大目犍连,以偈语梵天曰: 友汝今亦犹 前之所持见 胜梵界之光 见其明光耶 十二 [梵天:] 友我于今日 尝不持是见 胜梵界之光 以见其明光 如何我今日 得云常住恒 十三 如是,世尊为令梵天界之惊异,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梵天界,现身于祇园。 十四 时,有梵天呼其他梵众天:'友!来!汝诣尊者大目犍连。如是语尊者大目犍连:'友!目犍连!世尊之弟子中,其他有如目犍连、迦叶、劫宾那、阿那律之大 神通、大威力耶?' 十五 '友!唯然!'其梵众天答覆梵天,而诣尊者大目犍连处。 十六 诣已,以此语大目犍连曰:'友目犍连!世尊之弟子中,其他有如目犍连、迦叶、劫宾那、阿那律之大神通、大威力耶?' 十七 时,尊者大目犍连,以偈语梵天众曰: 三明达神通 巧妙知他心 漏尽阿罗汉 佛陀弟子中 其数有众多 十八 时,梵众天欢喜于尊者大目犍连之所说,往诣彼大梵天。诣已,以此语梵天曰:'友!尊者大目犍连,如是曰: 三明达神通 巧妙知他心 漏尽阿罗汉 佛陀弟子中 其数有众多 十九 彼梵众天如是云已,梵天欢喜于梵众天之所说。 [六] 第六 放逸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世尊又往日住坐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之须梵与辟支梵天之净居,往诣世尊之处。诣已,各立于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须梵,以此谓辟支梵天净居曰:'友!今不应侍奉世尊。世尊在行日住之独坐。彼处繁荣有梵天界,梵天于此住于放逸住。友!我等诣彼梵天。诣已,令惊惑彼梵天。' 五 '友!唯然。'辟支梵天净居回答辟支梵天须梵。 六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仲腕,没形于世尊前,现身彼世界。 七 彼梵天见彼等梵天从远而来。见已,以此谓彼等梵天曰:'友!卿等从何处来耶?' 八 '友!我等从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处来。友!卿亦能往侍奉世尊、应供、正等觉者实为善。' 九 彼言已,其梵天不诺彼言,即化为千度形,以此谓辟支梵天须梵曰:'友!卿兄我如是之神通威力否?' 十 '友!我见卿如是神通威力。' 十一 '友!我有如是之神通威力,如何往侍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耶?' 十二 时,辟支梵天须梵,化为二千度形,以此谓其梵天曰:'友!卿见如是神通威力否?' 十三 '友!我见卿如是神通威力。' 十四 '友!彼世尊比卿与我具更大神通威力。友!往侍奉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为善!' 十五 时,彼梵天以偈谓辟支梵天须梵曰: 我宫殿有三 百列金翅乌 四百列白鸟 五百虎雕刻 梵天此宫殿 赫赫耀北方 十六 [须梵:] 如何汝宫殿 赫耀于北方 贤者常见色 诤乱与动乱 故不乐于色 十七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为惊惑此梵天,于此没其身形。 十八 如是其梵天,于其他之时,为侍奉世尊、应供、正等觉者而去。 [七] 第七 瞿迦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又行日住之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诣世尊处。诣已,各立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须梵,对瞿迦利比丘,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以量不可量 此谁知分别 以量不可量 我思无智者 唯有为混乱 [八] 第八 低沙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行日住之独坐。 三 时,辟支梵天须梵与辟支梵天净居诣世尊处。诣已,各立门边。 四 时,辟支梵天净居,对迦达摩达迦低沙迦比丘,于世尊前唱此偈曰: 以量不可量 此谁知分别 以量不可量 我思无智者 唯有为混乱 [九] 第九 都头梵天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瞿迦利迦比丘生病而痛苦,其病严重。 三 时,辟支梵天都头于夜更以其胜光辉耀祇园,诣瞿迦利迦比丘处。 四 诣已,立于空中,以此语瞿迦利迦比丘曰:'瞿迦利迦比丘!以信乐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弗与目犍连是稳和者36。' 五 '友!汝谁耶?' 六 '我乃辟支梵天都头是。' 七 '友!汝莫非依世尊记别为不还者耶?此时何故还来此耶?汝见犯过误,看!' 八 [都头:] 人之出生时 斧实生口中 愚人语于恶 其斧斩自己 以赞应责者 以责应赞者 依口重恶运 依恶不得乐 博奕为致富 失己犹不运 污心于善逝 不运更增大 企恶于口意 贬责圣人者 于百千垓年 三十六垓年 五秭年地狱 堕之受痛苦 [一O] 第十 瞿迦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瞿迦利迦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于一面坐。 三 一面坐之瞿迦利迦比丘白世尊曰:'世尊!舍利弗与目犍连是恶欲者。是受恶欲所支配者。' 四 言已。世尊以此告瞿迦利迦比丘曰:'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应信乐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弗与目犍连是稳和者。' 五~六 复次……[乃至]…… 七 瞿迦利迦三度告世尊曰:'世尊,舍利弗与目犍连是恶欲者,是受恶欲所支配 者。' 八 世尊三度告瞿迦利迦曰:'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勿作如是言。瞿迦利迦!应信乐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弗与目犍连是稳和者。' 九 时,瞿迦利迦比丘,即从坐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十 瞿迦利迦比丘去后不久,全身生如芥子粒之疮。芥子粒即渐成豆粒;豆粒成如大豆,大豆成如枣核大,枣核而成如枣大,枣而成如阿摩罗果大,阿摩罗果而成如未熟之橡果大,成如未熟之橡果大,于此破裂流出脓血。 十一 时,瞿迦利迦比丘,于此病而死。死矣之瞿迦利迦比丘,因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敌意,而堕红莲地狱。 十二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更以其胜光,辉耀全园,诣于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十三 立于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瞿迦利迦比丘死矣。因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死堕红莲地狱。' 十四 梵天沙巷婆提,作此言已,礼敬世尊,右绕没形于此。 十五 时,世尊于当夜过后,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此夜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以其胜光,辉耀全祇园,诣我处。诣已,礼我立于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告我曰:'世尊!瞿迦利迦比丘死矣。因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死而堕入红莲地狱。'诸比丘!梵天沙巷婆提作此言已,礼敬我,右绕,于此没其身形。' 十六 如是言已,有比丘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红莲地狱之寿量有几何耶?' 十七 '比丘!红莲地狱之寿量甚长。难数为几年、几百年、几千年、几百千年。' 十八 '世尊,可譬喻说之耶?' 十九 世尊曰:'比丘!得如是说:譬喻此拘萨罗国有二十加厘菜种子,各过百年,取一粒菜种子,且以此方法,于拘萨罗国取尽二十加厘菜种子,亦不尽阿浮陀地狱之寿量。诸比丘!二十阿浮陀地狱为一尼罗浮陀地狱。二十尼罗浮陀地狱为一阿婆婆地狱。二十阿婆婆地狱为一阿吒吒地狱。二十阿吒吒地狱为一阿诃诃地狱。二十阿诃诃地狱为一水莲地狱。二十水莲地狱为一青睡莲地狱。二十青睡莲地狱为一青莲地狱。二十青莲地狱为一白莲地狱。二十白莲地狱为一红莲地狱。比丘!瞿迦利迦比丘对舍利弗与目犍连怀敌意,堕此红莲地狱。' 二十 世尊如是说已。善逝又唱此偈曰. 人之出生时 斧实生口中 ……乃至……(同前经之偈。) 此嗢陀南: 劝请及恭敬 梵婆迦梵天 他邪见放逸 与瞿迦利迦 乃至低沙迦 都头梵天及 他瞿迦利迦 第二 梵天品 [一一] 常童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叶毗尼河边。 二 时,梵天常童子43,于黎明光辉照叶毗尼河边,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一面之梵天常童子,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氏姓人中尊 殊胜刹帝利 明行具足者 人天中殊胜 四 梵天常童子言已,请师嘉赏。 五 时、梵天常童子、知依师受嘉赏,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一二] 第二 提婆达多 一 尔时,世尊于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住王舍城灵鹫山。 二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时,辉耀全灵鹫出,以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三 立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对提婆达多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芭萨竹及苇 生果实则萎 如驴生子死 恶人名誉杀 [一三] 第三 阎陀迦频陀 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之闇陀频陀。 二 尔时,世尊于夜闇中坐于露地,天降雨。 三 时,梵天沙巷婆提于黎明时,辉耀全闇陀迦频陀,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四 立于一面之梵天沙巷婆提,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住于离市里 游方犹离缚 若有心不乐 应护于诸根 正念住僧伽 家家行乞时 护根谨正念 住于离市里 无惧得解脱 回忆惧毒蛇 电光鸣天雷 于夜闇比丘 独坐离恐怖 我眼实当见 非是传所闻 在于一法教 以脱千人死 有当五百多 于百之十培 于其十培数 皆悉入预流 超畜生趣者 此外之诸人 对于得功德 我心难堪数 恐人云妄语 [一四] 第四 阿卢那越提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 三 '唯然!世尊、'彼等诸比丘应答世尊。 四 @尊如此宣说: 五 '诸比丘!昔有阿卢那远多王。其王有阿卢那越提之都。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住其阿卢那越提王都。 六 诸比丘!又,尸弃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有一对上足弟子:名为阿毗浮、参跋婆。 七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呼阿毗浮比丘:'来!婆罗门!至于食时,到某梵天界。' 八 '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 九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与阿毗浮比丘,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于阿卢那越提王都,现身于梵天界。 十 时,诸比丘!尸弃如来呼毗浮比丘:'婆罗门!而此梵天、梵辅天、梵众天说法语。' 十一 '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向梵天、梵辅天、梵众天、说法语、教诚、勉励,令其欢喜。 十二 尔时,诸比丘!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相说细语、还复牢骚说愚痴:'实希有,未得曾有,如何弟子于师前说法耶?' 十三 时,诸比丘!尸弃世尊呼阿毗浮比丘曰:'婆罗门!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牢骚说细语、云愚痴:'实希有,得未曾有,何以弟子于师前说法耶?'婆罗门!是故汝越更警醒于梵天与梵辅及梵众天。' 十四 '唯然!世尊。'诸比丘!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以现身说法,不现身说法,现下半身说法,现上半身说法。 十五 于此,诸比丘!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起希有,得未曾有心:'沙门之大神通大威力,实是希有,实是未曾有。' 十六 时,阿毗浮比丘以此白尸弃世尊曰:'世尊!知我于比丘僧伽中,如立于梵天界,依用音声,令得闻于千世界。' 十七 '婆罗门!汝应立梵天界,令千世界闻汝音声之时。' 十八 诸比丘!'唯然!世尊。'阿毗浮比丘奉答尸弃世尊,立于梵天界,以唱此偈曰: 精勤及勉励 从顺佛陀教 拂败恶魔军 如象破苇屋 此法与戒律 住不放逸者 弃生死轮回 应尽苦边际 十九 诸比丘!时,尸弃世尊与阿毗浮比丘,警醒梵天与梵辅天及梵众天。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形于梵天界,现身于阿卢那越提。 二十 诸比丘!时尸弃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于梵天唱此偈否?' 二一 '世尊!我等闻阿毗浮比丘,立于梵天界之所唱此偈。' 二二~二三 '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梵天界唱如何偈耶?''世尊!我等如是闻: 精勤及勉励 从顺佛陀教 拂败恶魔军 如象破苇屋 此法与戒律 住不放逸者 弃生死轮回 应尽苦边际 二四 世尊!我等闻如是偈。' 二五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闻阿毗浮比丘,立梵天界唱,善哉!'' 二六 世尊宣说已。彼等诸比丘!欢喜世尊之所说。 [一五] 第五 般涅槃 一 尔时,世尊于俱尸那罗末罗族之恕跋单沙罗林,沙罗双树间,入涅槃时。 二 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我今语汝等。精勤不放逸!诸行乃生灭之法。'此是如来最后之言教。 三 时,世尊入于第一禅,由第一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入虚空无边处定。由虚空无边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由识无边处起,入无所有处定。由无所有处定起,入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 由非想非非想定起,入无所有处定。由无所有处定起,入识无边处定。由识无边定 起,入虚空无边处定。由虚空无边处定起,入第四禅。由第四禅起,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一禅。由第一禅起,入第二禅。由第二禅起,入第三禅。由第三禅起,入第四禅。由第四禅之等无间,世尊入于涅槃。 五 世尊入涅槃耶!于其入涅槃时,梵天沙巷婆提即唱此偈曰: 世间诸有情 迟早舍身此 世间无比者 如来得力者 正觉者大师 已入于涅槃 六 世尊入涅槃耶!于其入涅槃时,天帝释即唱此偈曰: 诸行实无常 是为生灭性 生者必有灭 以寂灭为乐 七 世尊入涅槃耶!于其入涅槃时,尊者阿难唱此偈曰: 其时我恐怖 我毛发竖立 一切胜相具 觉者入涅槃 八 世尊入涅槃耶!于其入涅槃时,尊者阿那律唱此偈曰: 出息入息无 心确立于定 无欲污寂静 有眼者涅槃 无著心宽广 堪于死苦恼 如灯之消逝 是心之辞脱 此嗢陀南: 梵天常童子 与提婆达多 闇陀迦频陀 阿卢那越提 依于般涅槃 说梵天五经 注: 1 增一阿舍经卷一九.一(大正藏二.五九三a) 2 原文alaya,音译作阿赖耶,有住家、欲望等义。今指五欲。众生耽乐(alliyati)于五欲,故注释称阿赖耶。 3 brahma sahampati原本为世尊之弟子,名Sahaka,初修禅定,生于一劫寿之梵天,名为梵天沙巷婆提。 4 六师外道之事。 5 指到达涅槃之圣道。 6 于以前之个己信仰,远离!摒弃。 7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一(大正藏二.三二一c) 8 原文mahattam abhikahkhata注释为期望于大之状态。 9 原文saram buddhanasasanam注释为:忆念佛陀之教。 10 杂阿含经卷四.一二(大正藏二.二七b) 11 原文nirupadhiko注释作:悉离于烦恼、行与欲等之依。 12 注释为:到达于梵天以上之圣境。 13 谓无有妻子。 14 如依vedagu字义,乃达于四吠陀之意。今作依于圣道而达于苦边。(注释) 15 后者,指过去事;前者,指未来事。意谓:于过去未来之诸蕴无欲。(注释) 16 弱者(tasa),指凡夫;强者(thavaro),指漏尽者。七有学,虽末称作tasa,但亦非thavaro。 (注释) 17 原文visenibhuto注释作销除烦恼之魔军。 18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八(大正藏二.三二四b) 19 七十二人者,或系指梵天界之诸天数。 20 读为tasma. 21 vatasila vattam(禁戒与[善]行)(注释) 22 婆迦梵天。前生住恒伽河岸为一出家众,曾依神通解救五百商队之渴苦。 23 在耶尼河岸,村民受到群盗之劫掠,依神通曾予解救。 24 恒伽河上流之一家族与下流之一家族相交往,并顺流泛舟游览。千盖牙卡龙王兴怒此,乃分水作二分以覆其舟。婆迦以神通化加鲁它岛,破龙王救助众人。上述三则故事出自南传藏三二、三三五页(婆迦梵梵大本生故事)。 25 古昔名婆迦凯沙瓦,释尊于其弟子称劫波,认弟子其正智,进荐凯沙瓦弟子于国王,其此善根。出自南传藏三一、五四五页(凯沙瓦行者本生故事)。 26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九(大正藏二.三二四c) 27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七(大正藏二.三二三c) 28 paccekabrahma同于辟支佛,独有梵位,非如梵众天、梵辅天之孤独梵天。 29 此宫殿在梵天座落处之北方,故称辉耀北方。(注释) 30 动乱(pavedhitam),谓为寒暑等所扰。 31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六(大正藏二.三二三b) 32 无可度量是漏尽者。漏尽者如斯之戒行定等不可度量。不能了知、分别其不可量度之漏尽者。瞿迦利迦计量此漏尽者,只有混乱而已。 33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六(大正藏二,三二三b) 34 同于前经。 35 都头梵天原为瞿迦利迦比丘之师,今见比丘贬毁舍利弗、目犍连而得罪,而未警告。 36 稳和。原文pesala注释为piya-sila。 37 二句作一句。 38 垓(nirabbuda)是将零再加三十六之数。 39 秭(abbuda)是将零附加五十六之数。Jataka 111,P.360参阅《梵汉辞典》二O七页。 40 杂阿含经卷四八.一二(大正藏二.三五一b) 41 底本之vassasatassa vassasahassa读为vassasatassa vassasatassa. 42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三(大正藏二.三二二b) 43 五髻童子修静虑生梵界。常以童子形游方,故称常童子。 44 杂阿含经卷三八.三(大正藏二.二七六b) 45 杂阿含经卷四四.一四(大正藏二.三二二c) 46 原文jatu me dittham注释为ekamsena maya dittham. 47 na itiha ititham ti并非如斯之言传而来。 48 原语ekasmim brahmacariyasmim在注解中解释作ekaya dhammadesanaya(作于一种教法) 49 原语maccuhayinam注释作marana pariccaginam khinasavanam(脱死漏尽者) 50 此经偈只在增一阿含经卷三七.二(大正藏二.七0八c) 51 杂阿含经卷四四.二O(大正藏二.三二五b) 52 此末罗族之沙罗囿园之沙罗行树,乃迎向东方而排列,而向北方回转,故称Upavattana。 53 沙罗双树者,乃两棵沙罗树,其根干枝叶皆如缝合而盘错在一起。 54 得力者balappatto=dasavidhahana balappatto证得十力之士。 55 santim arabbha解释为其有无余涅槃之义。 第一 阿罗汉品 [一] 第一 陀然阇仁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妻,名陀然阇仁,信乐佛、法、僧。 三 时,陀然阇仁,将近于运食与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发三次之欢喜语:“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乃至……归命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 四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谓陀然阇仁曰:“此卖女不论何时、常语彼秃头沙门之功德。卖女!今我应论破汝师。” 五 “否也!婆罗门!包含世界于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得能论破我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然则,汝婆罗门!去!去即当自知。” 六 时,婆罗堕婆阇之婆罗门、忿怒不喜而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相致问交谈而坐一面。 七 坐一面之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偈言世尊曰: 杀何物乐寝 杀何物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赞叹 八 [世尊:] 杀忿是乐寝 杀忿无有悲 婆罗门毒根 以为最上蜜 忿怒之杀害 圣者是赞赏 如是之杀法 其杀无有悲 九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瞿昙是最胜。瞿昙!犹如令倒者起,覆者显露,示迷者以道,如有眼者得见物形,如闇中之灯明,如是瞿昙请调种种法。我归命世尊瞿昙、法、僧伽。我得于世尊瞿昙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 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一 得具足戒不久,尊者婆罗堕婆阇,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无上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二 于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二] 第二 谗谤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恶语谗谤、非难世尊。 四 作如是言已,世尊于此告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汝否?” 五 “唯然,瞿昙!时常有朋友亲戚骨肉者、客等来造访我。” 六 “婆罗门!汝如何思惟耶?汝予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否?” 七 “唯然,瞿昙!我时常与彼等坚食、软食及美食。” 八 “婆罗门!若彼等不受者,则将成为谁之物耶?” 九 “瞿昙!若彼等不受者,彼等食物当属我者。” 十 “婆罗门!如是汝谗谤不应谗谤我,诽谤不应诽谤我,非难不应非难我。我不受汝之此等。婆罗门!彼则是汝之物。谗谤返还其谗谤者,诽谤返还其诽谤者,非难返还其非难者。婆罗门!此谓[主客]共食4、共来往。我不与汝共食、共来往。婆罗门!此是汝物。婆罗门!此是汝物。” 十一 “王与王臣今如是知尊者瞿昙:“沙门瞿昙是应供者,然瞿昙亦将怒。”” 十二 [世尊:] 无忿自调御 是为正生活 有正智解脱 寂静如是人 忿由何处起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与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十三 如是言已,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乃至……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瞿昙座下出家得具足戒。” 十四 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及具足戒。 十五 又,尊者谗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而住。彼正是良家之子,为成就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于现法得入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一阿罗汉。 [三] 第三 阿修罗王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之处,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以激烈不善之语,谗谤、诽谤世尊。 四 如是言已,世尊默然。 五 时,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沙门!汝胜利!沙门!汝胜 利。” 六 [世尊:] 口出粗恶语 愚者以为胜 然实胜利者 乃知堪忍人 以忿还忿者 更为是恶事 不以忿还忿 战得二胜利 知他之所忿 静己正念人 自及他两方 皆行于利益 彼乃自及他 两方之医师 于法无知者 以此为愚人 七 如是言已,阿修罗王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言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八 又,此尊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四] 第四 毗兰耆迦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闻婆罗堕婆阇姓之婆罗门,于沙门瞿昙座前,由家[出]无家而出家。 三 忿怒不喜,来诣世尊处。诣已,默然而立一面。 四 时,世尊知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清净无秽恶 以污无垢人 恶还其愚人 逆风撒细尘 五 如是言已,毗兰耆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世尊!是最胜者。我今归依世尊瞿昙、法、僧伽。愿于世尊处得出家及具足戒。”乃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五] 第五 不害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我是不害。瞿昙!我是不害。” 四 [世尊:] 若如其名者 汝实为不害 然而不害于 身口以及心 以不害他者 始名实不害 五 如是言已,不害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六] 第六 萦髻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内外之缠縺 人人迷此缠 奉问于瞿昙 谁利此缠縺 四 [世尊:] 智慧人住戒 以修心智慧 热心深慎者 彼应离缠縺 以离于贪着 乃至嗔无明 漏尽阿罗汉 解脱于缠縺 名之以及色 障碍及色想 无余尽消灭 此悉断缠縺 五 如是言已,萦髻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其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七] 第七 净者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时,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之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世尊处,语此偈曰: 虽持戒苦行 世间之如何 婆罗门不清 明行具足者 唯此是清净 其外无净者 四 [世尊:] 虽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依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譬如刹帝利 婆罗门毗舍 首陀旃陀罗 下水清扫人 精勤而不挠 常勇猛精进 达最胜清净 知此婆罗门 五 如是言已,净者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六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八] 第八 拜火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时,其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煮酪米饭,为拜火供牺。 三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家家乞食,至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家。至而立于一面。 四 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乞食,以偈白世尊曰: 三明等具足 生高有多闻 明行具足者 受食我乳饭 五 [世尊:] 离多唱驮咒 埃满内不净 外蔽于欺瞒 非生婆罗门 以知于宿命 见天界恶趣 及达生之灭 圣者力成满 有此三明人 三明婆罗门 明行具足者 我受食乳饭 六 “尊者瞿昙且受此食!尊者是婆罗门。” 七 [世尊:] 我唱此偈者 非为得食者 婆罗门于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价 婆罗门法住 是为生活道 漏尽悔行静 完全大圣者 依事奉饮食 是为功德田 八 如是言已,拜火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九] 第九 孙陀利迦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之孙陀利迦河边。 二 时,又有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孙陀利迦河边行火供,作拜火供牺。 三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行火供,以完成拜火供牺、立座、回顾四周:“谁应受食我此剩肴供物耶?” 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包头坐于树下。见已,以手持剩肴供物,右手执水瓶,以趣近世尊。 五 时,世尊闻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足音,摘去头包。 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此人秃头,此人秃头者。”从此欲折回。 七 然则,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又生如是思念:“婆罗门亦有秃头者,我宁诣而以问其生。” 八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以此白世尊曰:“尊者之生者何?” 九 [世尊:] 勿以问出生 唯问其行为 微木亦生火 虽然生为卑 智慧有骏敏 止恶有惭愧 是为圣者生 依真所调顺 以具悉调顺 到达于圣道 成就梵行人 带来供牺牲 呼报出食事 是人值供养 以给于供牺 十 [婆罗门] 于我此供牺 善为于供养 今见如师者 以前未见故 我剩肴供牺 他众受为食 尊者瞿昙受 尊者婆罗门 十一 [世尊:] 我唱此偈者 非为以得食 婆罗门于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以斥其代价 婆罗门法住 是为生活道 漏尽悔行静 完全大圣者 依事奉饮食 是为功德田 十二 “尊瞿昙!然则我此剩肴供牺,应与何人耶?” 十三 “婆罗门!我如来与如来弟子外,即包含世界,天界、魔界、梵天界,包含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食此剩肴供牺能消化者。婆罗门!是故汝从此剩肴供牺,舍于无草处,或沉于无虫之水中。” 十四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从此剩肴供牺,沉于无虫之水中。 十五 时,其剩肴供牺,沉于水中时,唧唧出声,生烟出炎。喻于日中太阳所热之铁板投入水中,唧唧出声,生烟出炎。 十六 时,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惊恐、毛发竖立,来诣世尊处。诣而立于 一面。 十七 世尊以偈言于立一面之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 婆罗门事火 勿思得清净 智云此外事 依外求清净 依是不得净 婆罗门我止 事火而内燃 依常火常静 我是阿罗汉 常行于梵行 婆罗门汝慢 是名为重担 忿烟妄语灰 舌即是木酌 心供牺火处 善以自调顺 始为是人火 婆罗门有戒 渡津法之湖 澄清无染污 常为善人赞 圣者来此浴 体清渡彼岸 真实与正法 自制是梵行 婆罗门依此 中道得最胜 直心者归命 我谓此等人 为随法行者 十八 如是言已,孙陀利迦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是最胜者……乃至……” 十九 又,此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成为一阿罗汉。 [十] 第十婆富提低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繁茂森林。 二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有十四头牛,去处不明。 三 时,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寻牛至森林。至而见世尊,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坐于繁茂森林。 四 见已诣世尊处,诣而于世尊前白此偈曰: 于此沙门失 十四头之牛 至今寻六日 如无有不得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撒 菜种于菜田 收获之最恶 非一茎二茎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之 谷仓尽而空 鼠盛于其中 无有如踊跃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敷 席之尽七月 如未满蚤虱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有 一儿及二儿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妇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末 蹴褐色黑白 斑点妇眠足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于此沙门无 朝等取欠债 还还以立责 然而此沙门 是为最安乐 五 [世尊:] 婆罗门于我 失牛十四头 至今寻六日 如无有不得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撒菜种于田 收获之最恶 非一茎二茎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谷仓尽而空 鼠盛于其中 无有如踊跃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敷席尽七月 床非满蚤虱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有一儿二儿 亦有女七人 非如成寡妇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无蹴褐黑白 斑点妇眠足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婆罗门于我 无有朝来等 迫取于欠债 还还以立责 然而婆罗门 我为最安乐 六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犹如起倒者,显覆者,示道于迷者,如有眼者,得见物见形,如暗揭灯明。如是尊者瞿昙种种说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于尊者瞿昙之处,得出家及具足戒。” 七 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得具足戒不久,单独隐栖,不放逸,虔诚、精勤不久,良家之子,成就清净梵行,由家[出]无家而出家,入于自知自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八 又尊者婆罗堕婆阇,成为一阿罗汉。 此嗢陀南: 陀然阇仁及 谗谤阿修罗 与毗兰耆迦 不害及萦髻 净者与拜火 与孙陀利迦 及婆富提低 依此为十经 第二 优婆塞品 [一一] 第一 耕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南山一苇婆罗门村。 二 时,又有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于播种时,装五百犁具。 三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之农作场。 四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为分配食物与予于诸人。 五 时,世尊到分配食物处,而立一面。 六 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为乞食而立。见而言世尊曰:“沙门!我乃耕种。耕种而食。沙门!汝亦须耕种,耕种而得食。” 七 “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八 “然则!我等未见尊瞿昙之轭、锄、犁、镵、刺棒、牡牛。而且尊者瞿昙作如是言:“婆罗门!我亦耕种、耕种而食。”” 九 时,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汝自云农夫 我不见汝耕 我问农夫语 何知我等耕 十 [世尊:] 信仰是种子 锻炼是甘雨 智慧轭为锄 惭乃为其柄 定为是其绳 正念我犁镵 乃至为刺棒 守身及守语 以知食之量 以信免割草 乐道我休息 精进乃我负 重荷立牡牛 瑜伽运安稳 行而无有归 行前亦无悲 如是我耕耘 不死是果实 以为此耕耘 我悉脱苦恼 十一 “尊者瞿昙且请受食。尊者瞿昙农夫。瞿昙之耕耘,乃为不死果。” 十二 [世尊:]唱偈非为食 婆罗门有此 知见者非法 诸佛之唱偈 责斥等价值 婆罗门住法 唯此生活道 诸漏悉皆尽 后悔之行静 完满大圣者 以事奉饮食 为求功德田 十三 如是言已,耕田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瞿昙!是最胜者。瞿昙!是最胜者。瞿昙!喻倒者起,覆者露。示道于迷者,如暗中揭灯明,有眼者得见诸形。如是尊者瞿昙说种种法。我今归依世尊、法、僧伽。愿尊者瞿昙,纳受我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二] 第二 优陀耶 一 舍卫国因缘。 二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之住家。 三 时,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 四 第二次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优陀耶婆罗门家,……乃至…… 五 第三次优陀耶婆罗门,以白饭盛满世尊之钵,而言曰:“甚烦!沙门瞿昙勿屡次、屡次来。” 六 [世尊:] 屡屡播种子 屡屡降天雨 屡屡耕农田 屡屡谷类实 屡屡乞食食 屡施施主食 屡屡施主施 屡屡行天界 屡屡榨牛乳 屡求犊母牛 屡屡疲劳苦 愚者屡入胎 屡屡于生死 屡屡送墓场 七 如是言已,优陀耶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容纳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三] 第三 提婆比多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世尊,患感冒,尊者优波婆那,为世尊之侍者。 三 时,世尊呼尊者优波婆那曰:“优波婆那,为我取温水来。” 四 “唯然!世尊。”尊者优波婆那奉答世尊,即着衣持钵,到提婆比多婆罗门家,默然立于一面。 五 提婆比多婆罗门,见尊者优波婆那,默然立一面,以偈白尊者优波婆那曰: 尊者默然立 秃头僧伽梨 何欲及何求 为乞何而来 六 [优波婆那] 阿罗汉善逝 圣者患感冒 若有温水者 婆罗门与佛 供养应供人 尊崇可尊人 敬于可敬人 我愿赍予彼 七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施一担温水、一瓶糖蜜予尊者优波婆那。 八 时,尊者优波婆那返诣世尊处,诣而奉世尊温水沐浴。融糖蜜于温水以奉世尊。 九 如是世尊,其病痊愈。 十 时,提婆比多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候交谈,坐于一面。 十一 坐于一面之提婆比多婆罗门,以偈白世尊曰: 应布施何处 施何有大果 何处于供养 其施果荣盛 十二 [世尊:] 若了知宿命 见天界恶趣 达生之灭尽 满通力圣者 应布施于此 施此有大果 如是而供果 其施果荣盛 十三 如是言已,提婆比多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受纳我,从今日以后,归依为优婆塞。” [一四] 第四 大富者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有大富婆罗门,装作衰萎贫穷,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 一面。 三 世尊对坐一面之大富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何故装作衰萎贫穷而来?” 四 “尊者瞿昙!我有四子。彼等与其妻等共谋,将我逐出。” 五 “婆罗门!若然,汝须暗记此偈,当彼等集聚会堂,时子辈等之在座时唱之: 我素喜其生 我希其生长 彼等与妻谋 逐我如豚犬 虽非喜贤者 亦呼我为父 唯子夜叉形 舍去我年老 如老哀弱马 不予饮食物 我乃此子父 虽身为长者 但乞他家食 有此不孝子 不如我拐杖 可拂逐猛牛 亦可逐猛犬 暗中能导我 在于深溪时 并作定足基 依此拐杖力 倒而又得起。 六 时,此大富婆罗门,在世尊处暗记此偈,待众等集聚会堂,子辈在座时而唱。 七 时,其子等即将大富婆罗门领归家中,予沐浴,各予穿着一夹衣。 八 时,大富婆罗门,持一夹衣,来诣世尊处。诣而与世尊相致问交谈,坐于一面。 九 坐一面其大富婆罗问,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等婆罗门,求我等之师,受纳酬谢。愿尊者瞿昙,我师受纳之报谢。” 十 世尊哀怜而纳受。 十一 时,其大富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归依为优婆塞。” [一五] 第五 憍傲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名为憍傲之婆罗门住舍卫城。彼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 三 时,世尊为大众所围绕而说法。 四 时,憍傲婆罗门作如是思念:“此沙门瞿昙为大众围绕而说法。我今诸沙门瞿昙处。若沙门瞿昙语我者,我即亦语彼。若沙门瞿昙不语我者,我即亦不语彼。” 五 时,憍傲婆罗门诣世尊处。诣而默然立于一面。 六 时,世尊不言彼。 七 时,憍傲婆罗门,以此沙门瞿昙无何所知而欲归。 八 时,世尊知憍傲婆罗门心之所念,以偈告憍傲婆罗门曰: 婆罗门勿慢 若为此来者 婆罗门来者 即善达其用 九 时,憍傲婆罗门:“沙门瞿昙知我心。”即于立处,投身垂头于世尊之足,礼吻世尊之足,以手自指,并自呼报其名曰:“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尊者瞿昙!我名憍傲者。” 十 时,大众起未曾有之心,“实乃希有!实乃未曾有。此憍傲婆罗门,不敬母、不敬父、不敬师,亦不敬长者,且对沙门瞿昙行如是最胜五体投地之礼敬。” 十一 时,世尊以此言憍傲婆罗门曰:“婆罗门!可起立,以坐自座,汝心已信乐我。” 十二 时,憍傲婆罗门,就坐自座,以偈白世尊曰: 应向谁谦让 应对谁尊奉 应予敬重谁 并予善供谁 十三 [世尊:] 对于母及父 乃至年长兄 第四乃师长 应该行谦让 应尊此等人 且敬此等者 予供此等人 是为善供养 清凉阿罗汉 作了漏尽者 对此诸善众 行无上礼敬 憍慢与强傲 应当皆舍去 十四 如是言已,憍傲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十六] 第六 违义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名唤违义之婆罗门住舍卫城。 三 时,违义婆罗门如是思念:“我今诣沙门瞿昙处。其沙门瞿昙之所说,即皆反对而述。” 四 时,世尊于露地经行。 五 时,违义婆罗门诣世尊处,顺世尊之经行,而自经行,以此白世尊曰:“沙门!说法。” 六 [世尊:] 心污嗔恚多 何亦好反对 如是善说法 亦甚难得知 唯有灭嗔恚 除去无信乐 心之障碍者 始知善说法 七 如是言已,违义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十七] 第七 木匠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二 其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亦因事入此森林。 三 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于沙罗树下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四 见而如是思念:“我为来此森林工作而快乐。此沙门瞿昙,何为而乐耶?” 五 时,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比丘汝于此 沙罗树森林 以为何事耶 唯独于森林 瞿昙有何乐 六 [世尊:] 我独在森林 以行所应行 一切森或丛 皆是我所断 然我于森林 无有烦恼系 亦无刺所刺 独乐拂不满 七 如是言已,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一八] 第八 采薪 一 尔时,世尊住拘萨罗国之森林。 二 其时,有婆罗堕阇姓婆罗门之众多弟子,为采薪而来至此森林。 三 至而见世尊于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而来到彼婆罗堕婆阇婆罗门处。 四 到已,以此告婆罗堕婆阇婆罗门曰:“尊师!请知!彼森林有一沙门结跏跌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五 时婆罗堕婆阇婆罗门,与彼其青年等,俱到森林。见世尊在森林中结跏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见已,诣世尊之处,以偈白世尊曰: 深森有多怖 独入于空林 心不动实美 甚美之比丘 汝是在禅思 无能歌此者 亦无能言语 独圣者依林 心喜独住林 我见实希有 我思念乃此 愿生于无上 三天世界主 为作同伴者 何故独于林 尊者修苦行 为达于梵否 六 [世尊:] 凡夫种种着 爱欲或欢喜 生自无知根 一切我断除 我无贪无欲 亦不与接近 有诸清净见 到达于无上 吉祥之正觉 婆罗门我独 于无畏禅思 七 如是言已,婆罗堕婆阇姓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一九] 第九 孝养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孝养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之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于如法求食。如法求食以养父母。尊者瞿昙!我如是行,是以应为而为耶?” 四 “婆罗门!汝确实如是行应所行。婆罗门!如法求食以养父母者,乃生甚多功德。 若人以如法 孝养父母者 依法于父母 因此而行为 贤者于此世 当以赞叹彼 彼至于死后 又生于天界 五 如是言已,孝养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世尊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十] 第十 乞食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乞食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而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之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我亦乞食者。尊者亦乞食者。于此则无何差异。” 四 [世尊:] 唯作乞他食 并非是比丘 执持恶臭法 并非是比丘 功德恶舍去 依智慧于世 以修梵行者 是名为比丘 五 如是言已,乞食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做优婆塞。” [二一] 第十一 参伽罗婆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名唤参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三 时尊者阿难,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而来诣世尊处,诣而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四 坐一面尊者阿难,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于此名唤参伽罗婆婆罗门住舍卫城。是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世尊,愿垂哀怜,到参伽罗婆婆罗门家。” 五 世尊,许允此而默然。 六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到参伽罗婆婆罗门家,即坐于所设之座。 七 时参伽罗婆婆罗门,近诣世尊前,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八 世尊以此告一面坐之参伽罗婆婆罗门曰:“婆罗门!汝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真实否?” 九 “尊者瞿昙!是真实。” 十 “婆罗门!汝见有如何利益,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耶?” 十一 “尊者瞿昙!我于此日间所为之恶业,依夕时沐浴洗落,夜间所为之恶业,依清晨沐浴将之洗落。尊者瞿昙!我见此利益故,为水净行者,依水求得清净,朝夕入水,行沐浴行。” 十二 [世尊:] 婆罗门戒律 渡津之法湖 澄清无污秽 常受善人赞 圣者浴其处 体净渡彼岸 十三 如是已言,参伽罗婆婆罗门,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瞿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二] 第十二 库摩都萨邑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族之库摩都萨邑。 二 时,世尊清晨,着衣持钵,入库摩都萨乞食。 三 其时,库摩都萨邑之婆罗门与家主等,因事而集聚于集会堂。雨绵绵下降。 四 时,世尊来到其集会堂。 五 库摩都萨婆罗门与家主等,见世尊从远而来。 六 见而言曰:“彼秃头沙门等是谁耶?彼等何以不知集会法耶47?” 七 时世尊以偈谓语库摩都应婆罗门家主等曰: 无善人之处 并非是集会 语不如法者 并非是善人 若以灭贪欲 嗔恚与愚痴 能语于如法 始称为善人 八 如是言已,库摩都萨婆罗门家主等,以此白世尊曰:“尊者瞿昙!是最胜者……乃至……愿尊者霍昙从今日以后,受我等终生归依为优婆塞。”此嗢陀南: 耕田优陀耶 并提婆比多 大富婆罗门 憍傲与违义 木匠及采薪 孝养并乞食 及参伽罗婆 库摩都萨等 总合为十二 注: 1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四(大正藏二、三0八b) 2 此偈出自(诸天相应)第七十一经。 3 杂阿含经卷四二、八--九(大正藏二、三0七a) 4 sambhunjati=ekato bhunjati之共食,作vitiharati=katassa patikayam karoti之返还者。 5 杂阿含经卷四二、七(大正藏二、三0六c) 6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O一大正藏二、三O七b) 7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二(大正藏二、三0七c) 8 杂阿含经卷四四、九--一0(大正藏二、三二一b) 9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六(大正藏二、三0九b) 10 明 vijja=tayo veda 行 carana=gotta-carana 11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七(大正藏二、三O九c) 12 杂阿含经卷四四、七(大正藏二、三二0b) 13 原语ajaniyo乃骏马之义。今在注释中解为karana-akarapa-jananako,(作不作了知人) 14 vedantagu原为达于吠陀之支分义,今为达于圣道之智义。 15 kalena=kalo bhante nitthitam bhattam(尊者!告知饭菜已准备妥当。) 16 依于常火,依一切智之火而燃烧。 17 重担(kharibharo)谷物之数量,将之负肩背而一步一步行走时,其重量直如重压大地。关于汝生慢心,于人众起嫉垢而堕狱。 18 真sacca=saccavadi 法dhamma=ditthi,sankappa,vayama,sati-Samadhi 自制Samyamo=kammanta,ajiva于上述中涵括八正道。 19 brahmapatti,读为brahmuppatti,setthi-uppatti(生最胜者)解之。 20 杂阿含经卷四四、二(大正藏二、三一八b) 21 杂阿含经卷四、一一(大正藏二、二七a) 22 原语tapo今称诸根之制御。 23 原语mano今指禅定。 24 注解为soraccam=sundare nibbane ratatta soraccam乐善涅槃。 25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三(大正藏二、三0八a) 26 杂阿含经卷四四、四(大正藏二、三一九b) 27 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藏二、二六b) 28 杂阿含经卷四、五(大正藏二、二三c) 29 杂阿含经卷四二、一一(大正藏二、三0七c) 30 违义 原语Paccanikasata为经常喜欢唱反调之人,今从汉译成语。 31 杂阿含经卷四四、五(大正藏二、三一九c) 32 原语visukam且作树丛之译。 33 杂阿含经卷四四、六(大正藏二、三一九c) 34 底本之sucarurupam读作sundararupam注释为atisundararupam。 35 此处之tidivam乃指梵天界。梵天界乃由梵天,梵辅天,梵众天三者所成立故。 36 欲kankha=tanha。 37 不接近于anupayo=anupagamano。 38 杂阿含经卷四、一(大正藏二、二二b) 39 如按文字作释,当为“养母”。 40 杂阿含经卷四、一O(大正藏二、二六c) 41 底本之visam dhamman读作vissamd。注为duggandham akusaladhammam(恶臭不善法) 42 修功德期求生天界之俗人之境界。超越此境之比丘,则舍弃此类功德。 43 sankhaya=nanena 44 同本缺。 45 pacceti=icchati,pattheti 46 杂阿含经卷四四、三(大正藏二、三一九a) 47 集会之法,谓众人集会时,进入其殿堂,大众须振作精神,不可从正门入,须从边门进入。今则世尊为教化大众降雨以作进入殿堂之口实,特从正门进入。 [一] 第一 出离 一 如是我闻。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二 其时,尊者婆耆沙乃出家不久之新比丘,被留作精舍之看守人。 三 其时众多妇人为参观精舍,装饰打扮而来阿兰若。 四 时尊者婆耆沙,见彼等妇人而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五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实是其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令愉悦。我自灭我心之不快、令生愉快。” 六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而生愉悦,其时以唱此偈曰: 由家而无家 于我之出离 实是从黑闇 无法之思起 然其生世高 以习强弓法 不知于退屈 千人弓术者 一时周放矢 多比于其数 妇女子等来 不能乱我心 我强立于法 我一度于彼 日种之佛陀 所说导涅槃 依此以开导 我心乐于此 如是我居住 波旬来则来 恶魔我亦应 扬拂之令汝 不能寻觅出 我所行之道 [二] 第二 不快 一 尔时……乃至…… 二 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三 其时,尊者尼俱律陀劫波,从乞食归,食后而入室4,至夕夜,或至翌日早皆不出户门。 四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五 时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甚实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生愉悦,我须自灭我之不快,而令生愉悦。 六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令生愉悦。其时唱此等偈曰: 思快不快者 舍诸着家念 不欲住何处 离欲之住处 无有欲之思 此则是比丘 地载空所覆 世间诸一切 悉是无常老 有智悟此住 人见闻触思 皆悉依执着 除此依欲念 无污无染者 是云为牟尼 凡常者易陷 六十之依着 不法之觉想 此等不行往 任何之部类 不语恶语者 此则是比丘 有天禀之资 长夜心寂静 无欺无欲念 贤达寂静道 牟尼依涅槃 以灭除烦恼 待般涅槃时 [三] 第三 轻蔑温和者 一 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庙]。 二 其时,尊者婆耆沙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 三 时,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对我真是甚悲痛。” 四 如是尊者婆耆沙,自己省悔,其时唱此偈曰: 舍慢瞿昙徒 无余离慢道 昏醉于慢道 悔之焉不久 覆覆于慢行 人人堕地狱 慢堕地狱者 长夜于悲痛 道之胜利者 正行者比丘 何时皆不悲 以受誉安乐 彼实法乐者 于世不固陋 精进离盖障 清拂无余慢 依智慧灭尽 烦恼寂静者 [四] 第四 阿难 一 尔时,尊者阿难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尊者阿难,清晨着衣持钵,尊者婆耆沙为随侍入舍卫城乞食。 三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四 时,尊者婆耆沙以偈白阿难曰: 我为贪欲烧 我乃心炎燃 瞿曼哀怜我 请说消火法 五 [阿难:] 依于颠倒想 汝心之炎燃 以呼起贪欲 令止见净相 见诸行无常 苦恼非自己 消灭大贪火 勿为屡次烧 集心于一点 令其住静寂 依于不净想 令修自己心 有于身念住 以满厌恶情 习修于无相 消灭慢随眠 依其慢现观 得行于寂静 [五] 第五 善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 三 “唯然,世尊!”,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四 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四支具足之语,乃善说而非恶说。无罪垢,不令识者非难。四支者何? 五 诸比丘!于此语善说而非恶说。语法而非不法。语爱语而非非爱语。语真实而 非虚假。诸比丘!此四支具足之语,乃善说而非恶说。无罪垢,不令识者非难。” 六 世尊以此宣说,善逝以此宣说,又作如是言曰: 为善人所云 第一语于美 第二语如法 勿语不如法 第三语优美 勿以语粗犷 第四语真实 勿以语虚伪 七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拜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八 世尊曰:“婆耆沙!请调。” 九 时尊者婆耆沙白世尊,以适当之偈予奉赞: 人以语其语 勿令自己苦 亦无害他语 此为语善语 人语善故事 其语以快耳 不语他人恶 此则云善美 真实甘露语 此乃从古法 以请真义法 善人悉确立 佛陀所说语 达涅槃安稳 以至尽苦边 此实无上语 [六] 第六 舍利弗 一 尔时,尊者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尊者舍利弗以和蔼语、明了、无浊声,使明知意义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 三 时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此尊者舍利弗,以和蔼之语,明了、无浊声,使明知意义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倾耳闻法。我今向尊者舍利弗,应以适当之偈赞叹。” 四 时,尊者婆耆沙则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尊者舍利弗,以此称尊者舍利弗:“吾友舍利弗!我涌思念!吾友舍利弗!我涌思念。” 五 “吾友婆耆沙!请说。” 六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尊者舍利弗赞叹曰: 智慧深而贤 巧分道非道 大智舍利弗 说法诸比丘 略说又广说 如舍利鸟声 无浊妙辩涌 其声犹如蜜 快乐耳爽美 说而心跃欢 注意以倾耳 比丘等听闻 [七] 第七 自恣 一 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众共住舍卫城东园鹿子母讲堂。皆是阿罗汉。 二 其时,世尊是日布萨自恣之日,为比丘众所围绕,坐于露地。 三 时,世尊默然,还视比丘众,言诸比丘: 四 诸比丘!我今自恣。汝等对我身语,有否云何非难耶?” 五 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弗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曰:“否也!世尊。我等于世尊之身上,不见有可非议者。世尊!世尊令未生之道生,令知未知之道,说未说之法。道之知者,是道之了者,道之巧者。今弟子等顺从道,而后能其有道者。世尊!我亦向世尊自恣。世尊!我之身语,有否云何可非难耶?” 六 “否也。舍利弗!我对汝之身语,亦无何可非难。舍利弗!汝是贤者、大智者、广智者、捷智者、锐智者,贯通智者。舍利弗!犹如转轮王之长子,以正转父王所转之车轮。舍利弗!如是汝正转我所转之无上法轮。” 七 “世尊!若于我身语,皆无可非难者,此五百比丘众之身语,尚有何可予非难 耶?” 八 “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之身语,我无可非难。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中,有六十比丘是三明者,六十比丘是六通者,六十比丘是俱解脱者,其他是慧解脱者。” 九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 十 “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十一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十二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曰: 今乃十五夜 为众之清净 五百比丘集 无污断结缚 无后有圣者 犹如转轮王 大臣等围绕 譬如限大海 惠偏此大地 如是战胜者 无上商队主 三明灭死魔 弟子等敬礼 此等世尊子 于此不曾弄 无用之辩者 拔去渴爱箭 敬礼日种佛 [八] 第八 千以上 一 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人比丘,俱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世尊依导引涅槃23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 三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今世尊依导引涅槃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我今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 四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敬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五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六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曰: 千以上比丘 以离尘垢法 何处均无怖 礼敬说涅槃 应供善逝尊 正觉者所说 无有垢秽法 彼等比丘闻 比丘众围绕 实正觉者光 世尊实龙象 第七之圣者 犹如大雨降 弟子等受润 为奉见我师 从日住出来 弟子之一人 我是婆耆沙 礼敬大雄足 七 “婆耆沙!此等偈乃汝以前所作耶?或汝立即忆起者耶?” 八 “世尊!此等偈非以前之作,乃我当今立即所现。” 九 “然则,婆耆沙!既非以前所作者,即更再多说。” 十 “唯然!世尊!”尊者婆耆沙奉答世尊,即说更多偈赞世尊: 胜恶魔邪路 行破诸障碍 结缚切断者 分别说清法 我等度瀑流 说示种种道 于所说不死 我等法见者 树立不运去 贯串光作者 过一切见处 以见于涅槃 自知并自证 其最上之法 我等说十处 于所善说法 知法之学者 无放逸余地 依此世尊法 常在不放逸 礼敬而修学 [九] 第九 憍陈如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时,尊者阿若憍陈如,其久始诣世尊处。诣而五体投地于世尊足,以口接吻世 尊之足,手磨而呼自名曰:“世尊!我是憍陈如;善逝!我是憍陈如。” 三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此尊者阿若憍陈如,其久始诣世尊处,诣而五体投地于世尊之足,以口接吻世尊之足,手磨自呼名曰:“世尊!我是憍陈如;善逝!我是憍陈如。”今尊者阿若憍陈如,于世尊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四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五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六 时,尊者婆耆沙对尊者阿若憍陈如,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上座憍陈如 随顺佛所证 虔诚出离者 屡屡快乐于 远离之乐住 行如师之教 弟子之所达 学于不放逸 一切以达此 有具大威力 到达于三明 巧于他心智 法嗣憍陈如 今头礼师足 [十] 第十 目犍连 一 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众,俱住王舍城伊师耆利山侧黑曜岩,皆是阿罗汉。时,尊者大目犍连,以验彼等之心,解脱而无亿波提29。 二 时,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与五百比丘众,俱住王舍城伊师耆利山侧黑曜岩,皆是阿罗汉。尊者大目犍连,以验彼等之心,悉解脱而无亿波提。今尊者大目犍连于世尊之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三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四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五 时,尊者婆耆沙对尊者大目犍连,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达苦恼彼岸 坐山侧圣者 胜死达三明 弟子等礼敬 大神力目连 验他诸人心 彼等心解脱 知无有余依 达苦恼彼岸 具足一切支 成满种种相 彼礼敬瞿昙 [十一] 第十一 伽伽罗池 一 尔时,世尊住瞻波伽伽罗之莲池岸边。有五百比丘众,七百优婆塞,七百优婆夷,数千之诸天俱,世尊依其光颜,依其名声,光辉胜越彼等。 二 时,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住瞻波伽伽罗之莲池岸边。有五百比丘众,七百优婆塞,七百优婆夷,数千之诸天俱。世尊依其光颜,依其名声,光辉胜越彼等。今于世尊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三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四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五 时,尊者婆耆沙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如无云空月 无云太阳耀 鸯耆罗牟尼 荣光耀世界 [十二] 第十二 婆耆沙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尊者婆耆沙,得阿罗汉果不久,耽味于解脱乐,其时,唱此偈曰: 我昔耽作诗 村庄市里游 时见正觉者 我于生正信 佛陀为我说 蕴处界等法 我闻如是法 无家而出家 实于圣者见 入其道之道 比丘比丘尼 利益成正觉 我来于佛前 实是善来者 到达于三明 遂行如佛教 我得清天眼 以知于宿命 得三明神通 巧知于他心 此嗢陀南: 出离与不快 轻蔑温和者 阿难与善说 舍利弗自恣 千人之以上 憍陈如目连 及伽伽罗池 依于婆耆沙 总数为十二 注: 1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八(大正藏二.三三一b) 2 师今不在故我不能止。 3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六(大正藏二.三三0c) 4 如斯之人,到达viharagaruko屋室。 5 直至翌晨托钵时,犹在室中。 6 vanatha=kilesamahavana(烦恼大林) 7 底本之anato读作arati=tapharati rahito 8 mutatta=visnnanattabhava 9 依upadhi=khandha-kilesa-abhisankhara诸蕴、烦恼行之诸依。 10 底本之satthitarita读作satthi nissita。注释为执着于六境之凡常不如法觉。其六境之一一各有十觉。 11 paticca在注释中则解释为nibbanam paticca。 12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九(大正藏二.三三一c)。 13 vijjayantakaro=vijjaya kilesa-antakaro 14 samitavi=ragadnam samitataya samitavi 15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七(大正藏,二.三三一c) 16 原文parato passa如依字义为见他,在注释则作见无常解。 17 sati kayagata身念住,乃观身不净。 18 现观于慢。乃现观于慢之舍离。(注释) 19 杂阿含经卷四五、二一(大正藏二.三三二a) 20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三(大正藏二.三二九b) 21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五(大正藏二.三三0a) 22 杂阿含经卷四五、二二(大正藏二.三三二b) 23 原文nibbanapatisamyutta乃与涅槃相关之义。 24 在底本虽作asitam,在注释中则读作anissitam。汉译亦作清白之法,今译作无所著之清白法。 25 依注示,见处者,乃指识处之四识住,七识住,亦指我人之轮回。 26 在注中,解释其五之第一法,说示五群之首,五群之法,其意义则不甚明了。在英译中,则读作dassa-t thanam。 27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二(大正藏二.三二九b) 28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四(大正藏二.三二九c) 29 亿波提(upadhi)指成为再有者。依着。 30 杂阿含经卷四五、一一(大正藏二.三二九a) 31 杂阿含经卷四五、二O(大正藏二.三三一c) 32 原文niyamagataddasa=niyamagata c'eva niyamadasa ti ca(决定得入、决定得见)。 第一 苇品 [一] 第一 远离 一 如是我闻。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至住家,起恶不善之思。 三 时,住彼森林之天神,怜悯彼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而接近此比丘。 四 近而以偈语此比丘曰: 入森求远离 汝心走外界 对人与灭欲 离贪欲心安 除不快正念 我等赞善人 地狱尘难除 勿运渴爱尘 如鸟浴沙泥 挺身羽尘落 如是之比丘 于正念正勤 拂落沾身尘 五 时,彼比丘受天神所警策而起惊惺。 [二] 第二 看护 一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而睡眠。 三 时,住于林中之一天神,怜悯比丘,欲警觉彼比丘,令思有益,以诣比丘之处。 四 诣已以偈语彼此丘曰: 比丘当醒起 何故而睡卧 睡眼有何益 有病毒箭射 烦恼人何眠 依信而出家 身为无家者 始增养其信 勿陷睡眠域 五 [比丘:] 乐欲无常灭 痴汉迷醉此 以解脱结缚 出家无所著 眠之何故责 解脱灭贪欲 以超过无明 其智已清净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见责 依明破无明 以灭尽诸漏 无忧亦无闷 如是之出定 何故受见责 精进而不挠 冀望于涅槃 常勇猛精进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见责 [三] 迦叶(猎夫) 一 尔时,尊者迦叶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尊者迦叶去往日住,教诫一猎夫。 三 时住彼林中有一天神,怜悯尊者迦叶,欲警觉尊者迦叶,令思有益,来至尊者迦叶处。 四 到已,而以偈语尊者迦叶曰: 往山崄猎师 无智无心者 非为教诫时 我见如痴汉 彼闻亦不悟 连见亦不见 虽然与语法 愚者不悟义 迦叶犹如与 十指之光明 彼不见物形 因无眼可见 五 时,尊迦叶,依其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四] 第四 多数(游)方者 一 尔时,众多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时彼等诸比丘,渡过雨期三月,之后而外出游方。 三 时,住彼林中有一天神,不见彼等诸比丘,而心生悲,其时以唱此偈曰: 多见空居座 我今心不乐 多闻美说者 瞿昙弟子等 已从何处去 四 如是言已,其他之天神,以偈语其天神曰: 或者磨揭陀 或者拘萨罗 或者往跋耆 如无系蹄鹿 比丘等无家 而能自在住 [五] 第五 阿难 一 尔时,尊者阿难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尊者阿难多说在家12诸事而住。 三 时住彼林中一天神,怜悯尊者阿难,欲警觉尊者阿难,令思有益。来至阿难之处说偈曰: 入树下居住 潜心于涅槃 瞿昙禅思之 勿为于放逸 以行于杂谈 与汝有何用 四 时,尊者阿难受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六] 第六 阿那律 一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时,尊者阿那律俗家之妻,为三十三天天神之阇利仁,来诣尊者阿那律处。 三 诣已以偈语阿那律曰: 请卿来此住 具一切爱欲 以发起志愿 生于忉利天 而尝天妃拥 围绕耀光辉 四 [阿那律] 滞著有身见 天女等之祸 天女之所得 人人亦成祸 五 [阇利仁] 为世所称赞 忉利天住家 不见欢喜园 非知快乐事 六 [阿那律] 愚者汝不知 佛之所宣说 一切行无常 皆为生灭性 生者而又灭 此等之寂静 始是真快乐 阇利仁天界 我无受住家 越过此轮回 从今无他生 [七] 第七 那伽达多 一 尔时,尊者那伽达多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尊者那伽达多于清晨,趁早入村,过午后则迟归林中。 三 时,住彼林中一天神,怜悯尊者那伽达多,欲警觉尊者那伽达多,令思有益,来到尊者那伽达多处。 四 到已,以偈语尊者那伽达多曰. 那伽达多友 汝过早入村 日迟始归林 与在家人交 同以为苦乐 我那伽达多 惟恐过大胆 与在家人交 力强之死王 将落恶魔领 五 时,尊者那伽达多,依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八] 第八 家妇 一 尔时,一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有一比丘多住于在家。 三 时,彼林住一天神,怜悯其比丘、欲警觉其比丘,令思有益,到其家中化作家妇,到其比丘处。 四 到已,以偈告彼比丘曰: 河之岸或者 市门之闲场 集会堂等地 街头或市集 私议汝与妾 原来为何故 五 [比丘:] 世多不快语 苦行者堪忍 不因此焦心 不因此痛苦 如风怖林鹿 其声亦惊人 若谓轻其心 修行不成就 [九] 第九 跋耆子(毗舍离) 一 尔时,有跋耆子比丘,住毗舍离之茂林。 二 时,毗舍离整夜行祭事。 三 时,其比丘闻毗舍离器乐、声乐之骚音而叹息21,其时以唱偈曰: 如弃林木材 我等独住森 实则如是夜 谁比我等幸 四 时,彼林住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之处。 五 到已,以偈语此比丘曰: 若弃林木材 汝虽独住森 众多人羡汝 犹如堕狱者 羡慕生天者 六 时,此比丘受其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十] 第十 诵经(法) 一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其时,此比丘,以往甚勤诵经,今则不勤,默然而坐。 三 时,住彼林中天神,不得复闻此比丘之法,来到比丘之处。 四 到已,而以偈语此比丘曰: 比丘汝何故 今交诸比丘 不诵法句耶 人闻得欢喜 现在得称赞 五 [比丘:] 依离欲至果 前望于法句 今依离至果 见闻思何物 依智慧舍弃 善人是为教 [一一] 第十一 不正思惟(思惟) 一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起恶不善觉,即欲觉、嗔觉、害觉。 三 时,住其林中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之处。 四 到已,以偈语比丘曰: 汝依不正思 醉不善觉想 舍不正思惟 以为正思惟 对于师法僧 勿从戒退转 汝斯达欢喜 无疑得喜乐 从此欢喜多 应尽诸苦恼 五 时,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一二] 第十二 中午(鸣动) 一 尔时,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时,住其林一天神,来到比丘之处。 三 到已,走近此比丘,以言偈曰: 在日之炎盛 鸟停枝不动 大林声鸣放 恐怖以袭我 四 [比丘:] 在日之炎盛 鸟停枝不动 大林声鸣放 我满其快乐 [一三] 第十三 不制御根(多比丘) 一 尔时,众多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掉举、心乱、轻骚、絮叨而多无聊语、妄念不正知、心不静、散乱、诸根不制御。 二 时,住其林之天神,怜悯此比丘等,欲警觉彼等诸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等处。 三 到已,而以偈语彼等诸比丘曰: 往昔瞿昙之 弟子比丘等 安乐而其住 心无求乞食 心无求而住 知世之无常 彼等苦恼尽 如今比丘等 以恶向自己 如村长于村 心为他富夺 餐食而寝卧 于僧不合掌 此有人礼我 然而被遗弃 无主之人众 犹如诸死尸 我对放逸者 其众人以语 于不住放逸 人人我归依 四 时,彼等诸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一四] 第十四 红莲(白莲) 一 尔时,一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二 时,此比丘食后收钵,入于莲池,以嗅红莲之香。 三 时,住彼林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比丘处。 四 到已,以偈语其比丘曰: 五 [比丘:] 不取又不折 离而嗅莲香 如何汝云我 是花香盗人 以掘其根头 或餐其莲茎 如是行暴人 何故汝不云 六 [天神:] 如下婢污衣 不净粗暴人 我不言此语 云汝则相应 无有罪污秽 常求清净人 恶如毛毫端 见犹天云大 七 [比丘:] 夜叉我知汝 又以哀怜我 以如是见时 夜叉又语我 八 [天神:] 我非靠汝生 亦非指为恶 比丘汝自己 不得为不知 如何去善趣 九 时,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此嗢陀南 远离与看护 迦叶与多数 阿难阿那律 及那伽达多 家妇跋耆子 毗舍离诵经 不正思午日 及不制御根 红莲等十四 注: 1 杂阿含经卷五O.九(大正藏二.三六八a) 2 底本之sarayamase读作sarayamamase。我等记忆在心。在注中读作sadayamase。 3 原文patalarajo在注中作appatitthatthena patala-sankhato kilesa rajo(依无支持义,称作地狱之烦恼垢。) 4 原文duruttamo在锡兰本作duttaro其意义则不甚明了。 5 杂阿含经卷五O、八(大正藏二.三六七c) 6 此比丘虽是漏尽者,自远地乞食归疲倦而入眠。 7 此偈以下,究为天神偈或比丘偈,不得而知。在注释亦谓不明其所以,其第四句,出有两种解释。 8 杂阿含经卷五O、一五(大正藏二.三六九b) 9 为唤起猎师之注意,乃举十指以神通放光明。 10 杂阿含经卷五O、七(大正藏二.三六七c) 11 杂阿含经卷五O、一七(大正藏二.三六九c) 12 依注所示:此乃释尊灭后,阿难告别大迦叶,怀持世尊之衣钵,来至拘萨罗国入林中,将欲思惟悟证。且于出而乞时,人人见得阿难,皆闻世尊之入灭,而以之询问并信感悲泣。阿难则忙于开示法要予安慰。天神则诫勉勿太关切在家俗事。长老偈,一一九偈之注,以此偈作跋耆子(Vajjiputta)之偈。 13 杂阿含经卷五O、一二(大正藏二.三六八c) 14 杂阿含经卷五O、一八(大正藏二.三六九c) 15 底本之akale pavissa读作akale pavissasi 16 将suppagabbham作如斯之译。 17 杂阿含经卷五O、二0(大正藏二.三七0b) 18 一比丘乞食进入街市。有一家庭妇女见其相好端严而邀请入中,供食餐毕聆听法语益增信仰而发心 布施。比丘依之精进而得阿罗汉果。为感念此家庭之恩义,而只此家行托钵。天神不知其所证悟,而歌颂警觉之偈。 19 vatamiga为风所吹动之树叶,鹿闻其音而生怖。 20 杂阿含经卷五O、一六(大正藏二.三六九c) 21 听得世间之骚动音声,慨叹生起于浮世之心。 22 杂阿含经卷五O、一三(大正藏二.三六八c) 23 此比丘以前常时诵经,于五蕴起观而得应果。既然已得,自认即不再须诵经,从而耽乐于得果之乐。 24 杂阿含经卷五O、一0(大正藏二.三六八b) 25 杂阿含经卷五O、一一(大正藏二.三六八b) 26 杂阿含经卷五O、一九(大正藏二.三七0a) 27 杂阿含经卷五O、一四(大正藏二.三六九a) 28 在注中作akippa-kammanto者,乃aparisuddha-kammato不净业之意;如为akahina-kammanto者,kakkhala-kammamt。则作荒弛行业之意解。 [一] 第一 因陀迦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因陀峰山,因陀夜叉之住处。 二 时,因陀迦夜叉来诣世尊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诸佛说此色非命 然则如何命在身 此骨与肉何处来 如何此生住母胎 三 [世尊:] 初有迦罗逻 由此迦罗逻 而有阿部昙 由此阿部昙 由生霤肉生 霤肉生坚肉 由坚肢节生 生发及毛爪 如是母以取 饮料及食物 住于母胎者 依此而生长 [三] 第二 释罗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二 时,名释罗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偈白世尊曰: 卿离一切缚 解脱之沙门 教化其他者 非卿之所为 三 [世尊:] 释罗与众交 无论之形态 非相应智人 唯倾心同情 以是寂静心 虽教化于他 亦不为所缚 唯同情爱怜 [三] 第三 针毛 一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石床,针毛夜叉之住处。 二 时,怯罗夜叉与针毛夜叉路过世尊近处。 三 时,怯罗夜叉告针毛夜叉曰:“此是沙门。” 四 “不!此非沙门,是小沙门。至少知彼是沙门耶!小沙门耶![暂]为小沙门。” 五 时,针毛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身碰世尊。 六 时,世尊将身闪避。 七 时,针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门!恐怖我耶?” 八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与汝相触,总非善事。” 九 “沙门!我问汝,汝若不能说明,汝当乱心,当破汝之心脏,取汝之两脚,投诸恒河之彼岸。” 十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我心乱、破我心脏,取两脚投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问。” 十一 贪欲与嗔恚 以何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从何因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何处起 十二 [世尊:] 贪欲与嗔恚 当由渴爱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由此起 身从渴爱生 尼俱律陀树 其干由根生 凡夫着爱欲 知偏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则以灭此因 谛听之夜叉 彼等前来渡 难渡渡瀑流 无有受再生 [四] 第四 摩尼跋陀 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摩尼摩罗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处。 二 时,摩尼跋陀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己,于世尊处说此偈曰: 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言祥 彼解脱一切愤怒 三 [世尊:] 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乐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于彼无有任何怒 [五] 第五 左奴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有优婆夷名左奴之子,为夜叉所魅惑。 三 时,优婆夷叹息,而唱此等偈曰: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然则今日我 见夜叉魅弄 左奴为何事 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萨 以行于梵行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然我今日见 夜叉魅左奴 此乃为何事 四 [夜叉:] 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应 以住梵行者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左奴若醒觉 以此可语汝 此乃夜叉语 不分公与私 勿行任何恶 若作恶业者 又若为欲为 如鸟跃上逃 难逃汝苦恼 五 [左奴:] 人皆哭死人 生别时亦哭 我活活于此 母何故泣我 六 [优婆夷] 人皆泣子死 生别时亦哭 然一度离欲 而且又归来 亦以哭其子 其生亦似死 子汝出烬炎 愿不再堕烬 爱子出地狱 希不再入狱 逃离为幸福 谁此语我等 盛火出家货 汝欲再烧耶 [六] 第六 夜叉童子 一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时,尊者阿那律,黎明即起,以诵法句。 三 时,夜叉童母之夜叉女,如是告其子曰: 美哉迦罗汝 勿骚作音声 比丘诵法句 我若知法句 以如是行者 乃我等利益 切勿杀生物 知而勿妄语 自己行善戒 我等脱鬼胎 [七] 第七 富那婆数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其时,世尊就有关涅槃,说法教示、利益、鼓励比丘等。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谛听。 三 时,富那婆薮母之夜叉女,以言告其子等: 静默郁多罗 富那婆当默 我暂闻思惟 无上佛师教 世尊说涅槃 解脱诸结缚 我甚爱此法 世我子可爱 世我夫可爱 然而求此法 有胜过此等 子夫虽可爱 不能脱苦恼 听闻正法者 令人解苦恼 于世败此恼 迷之于老死 为解脱老死 证悟于正法 我愿闻此法 富那婆当默 四 [富那婆薮] 母我乃不语 静默郁多罗 倾耳于法者 闻法为快乐 因不知正法 母我迷苦恼 此乃与迷于 人天光辉者 最后身佛陀 有眼今说法 五 [夜叉女] 善哉如是语 我子寝我怀 我子乃贤哉 我子今爱乐 无上佛所说 无染净白法 子富那婆薮 我今日心安 解脱于轮迥 以见于圣谛 我子郁多罗 汝亦闻于我 [八] 第八 须达多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寒林。 二 其时,给孤独长者,有事到王舍城。 三 给孤独长者闻“佛实出现于世。”欲往拜见世尊。 四 时,给孤独长者作如是思惟:“今日欲往拜见世尊,时已过迟。明日适时当始往拜见世尊。”则念佛而卧。其夜曾三度以为天亮而起身。 五 时,给孤独长者来到墓地之门,诸天刚开其门。 六 时,给孤独长者走出市镇,当离去时,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就此欲退返。 七 时,尸婆迦夜叉来现其形,只令闻声: 百象与百马 又百之驴车 百千之女亦 装摩尼耳环 于此行一步 不值十六一 行进之长者 行进之长者 行进始能近 退避当用脚 八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九 二度……乃至…… 十 给孤独长者,三度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又欲从此而退返。三度尸婆迦夜叉不现其形,只令闻其声……乃至…… 十一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十二 时,给孤独长者,来诣寒林于世尊住处。 十三 其时,世尊于夜晓起身,在露地经行。 十四 世尊见给孤独长者从远而来,见已下经行处,即坐所设座,坐已,世尊以此言给孤独长者曰:“来!须达多。” 十五 时,给孤独长者:“世尊按名呼我。”于此,即于世尊足下,五体投地而白曰:“世尊!轻安而眠耶?” 十六 [世尊:] 烦恼火悉消 婆罗门安眠 不着于爱欲 清凉无所依 断一切执着 调伏心苦恼 寂静轻安寝 是达心寂静 [九] 第九 叔迦罗(一)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叔迦罗比丘尼,为被大众围绕而说法。 三 时,集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说此偈曰: 王舍城人众 为何而居耶 犹如于甘酒 或醉于卧倒 以侍叔迦罗 比丘尼所说 甘露之道足 无混浊甘液 于此饮至再 饮之不为饱 思智慧人饮 如渴旅人雨 [十] 第十 叔迦罗(二)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食于叔迦罗比丘尼。 三 时,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悉解脱结缚 施食叔迦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十一] 第十一 毗罗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二 其时,有优婆塞施衣于毗罗比丘尼。 三 时,毗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脱一切缚轭 施衣予毗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十二] 第十二 阿罗毗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阿罗毗之阿罗婆迦夜叉住居。 二 时,阿罗婆迦夜叉、白世尊曰:“沙门!出去。”“是!友,”世尊便出去。“沙门!进来。”“是!友,”世尊便进来。 三 再度[……乃至]…… 四 阿罗婆迦夜叉,如此三度白世尊:“沙门!出去,”……[乃至]……“是!友!”世尊便进来。 五 阿罗婆迦夜叉,四度白世尊:“沙门!出去。” 六 “不!友,我不应出去,由汝所欲为。” 七 “沙门!我且问汝,汝若不能答我者36,我以汝心乱,破汝心脏,取汝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 八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以我心乱,破我心脏,取我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者。然而汝若欲问则问。” 九 [夜叉:] 于此世间人 何为最胜富 以善修何物 赍得以安乐 何物味最上 云何之生活 为最胜生活 十 [世尊:] 此世信最富 修善最安乐 真实最上味 智慧之生活 谓最胜生活 十一 [夜叉:] 如何渡瀑流 如何渡大海 如何超苦恼 如何为清净 十二 [世尊:] 依信渡瀑流 不逸渡大海 精进超苦恼 依智慧清净 十三 [夜叉:] 如何得智慧 如何以得富 如何以得誉 如何而结友 此世行彼世 如何得不悲 十四 [世尊:] 以信阿罗汉 闻达涅槃法 不逸分别者 当得于智慧 如实堪重荷 精进者得富 语真实得誉 布施友不离 是为由此世 无悲往彼世 求居亦信仰 真实与调顺 坚实与舍离 其此四法者 死而无有悲 此世往彼世 亦无有悲事 有疑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真实与调顺 堪忍与舍离 此世有胜者 十五 [夜叉:] 今何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我已于今日 得知未来利 佛实为于我 来于阿罗毗 我今施其人 知有大果事 我今致礼敬 正觉法善性 由村以至村 游方邑至邑 此嗢陀南: 田陀迦与释罗 针毛摩尼跋陀 左奴童子夜叉 那婆薮须达多 有二之叔迦罗 毗罗与阿罗毗 注: 1 杂阿含经卷四九、七(大正藏二.三五七c) 2 骨(atthi)中所含者有三百肉片,肉(Yakavinda)中所含者有九百肉片。 3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大正藏二.一五三c) 4 杂阿含经卷四九、三一(大正藏二.三六三b) 5 童子,系缚鸟足放之,鸟乍飞又落,恶心于心中生起,旋又归于心。 6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六(大正藏二.三六二a) 7 此偈,只于缅甸不才有。 8 杂阿含经卷五O、一(大正藏二.三六四a) 9 虔诚之优婆夷,令其幼子左奴出家。左奴为沙弥精勤于讽诵经典,并云以此讽诵经卷功德与父母。但其现生父母虽不能知,其前生之母乃一夜叉女,得受此功德。夜叉女因此得受诸天爱敬。后来左奴及长大并不喜悦为沙门,乃往生母处诉心意。彼夜叉女一者曾救挽其名誉;一者曾为遮上左奴之还俗,于是左奴倒地吹泡。 10 此偈仅只缅甸本才有,或许系不必要者。 11 得神变分之日。谓在初八日前后,或十四日之前日,或安居后之自恣之日,特别是云守持斋戒之日。 能于此日守斋戒者,可得神变,故称得神变分日。 12 在底本中脱漏此二句,兹依暹罗本补充。 13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八(大正藏二.三六二c) 14 杂阿含经卷四九、二九(大正藏二.三六二c) 15 傍晚,世尊坐在香殿阳台上说法。夜叉女之郁多罗抱腰牵引富那婆薮之手在便所及尘埃等处寻找食物。来至香殿之后,听到有人集聚之声昔,心想或许是宴会,而欣悦走近,忽然间听到世尊说法之声音。诸天虽知有夜叉之走近,却未予驱止而此夜叉则恰如饿鬼。 16 maggana=patthana。 17 杂阿含经卷二二、一七(大正藏二.一五七b) 18 通往墓地之城门,走过此城门,便有通往墓地之道路。 19 amanussa非人。 20 底本之assasari-ratha,读为assatari-ratha。 21 杂阿含经卷五O.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22 原文appativaniyam佛音解释为:虽一直饮用,却不觉得饱(Punappunam bhunjantana na-ruccati)。护法则提出不还果解之。《长老偈注》六十一页。 23 杂阿含经卷五O.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24 杂阿含经卷五O.四(大正藏二.二六五b) 25 杂阿含经卷二二.二八(大正藏二.一六一a) 26 vyaharissasi底本脱落vya 27 此二句,仅只缅甸本有,应予省略。 |
|||